-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诗经》中文王之德与文王受命
论《诗经》中文王之德与文王受命 摘 要:周文王是周王朝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在周人心中具有崇高地位。文王之德是周人崇尚的思想和伦理典范,并被尊奉为政治规范。文王的明德得到孔子的推崇,并经后世儒家的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治世贤君和道统的重要一环。正因为文王及先祖的明德才使得文王传承大命,使子孙得以庇佑,但文王在民上还是在天上,受命于天还是受命于商,在位时有没有称王,历来聚讼不已,值得进一步探讨。无论如何,周文王的明德及获得的大命使周人具有心理和法理的优越感和正统性,使他们巩固延续了周王朝。这些思想在《诗经》中有具体体现,尤其是作为周人史诗的《大雅》中的《文王》《大明》《皇矣》诸篇都有详尽阐述,值得深入考辨。 关键词:《诗经》;周文王;明德;受命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1-0025-03 一、文王以德受大命 周文化的内涵是天命与道德的统一,但更崇尚道德。文王之德成为周人接受大命的依据,并被作为道德典范和政治原则进行传承。广义上,文王之德不仅指周文王的德行,而是上至周的先祖,包括太王、王季等先人的大德功勋,下及武王、成王、周公等继承发扬文王明德的传承人。文王之德就抽象成为一种信仰,成为周人进行统治的心理庇护神和法理基础。文王之德极受孔子赞赏,在《孔子诗论》中有许多记载,是诗教思想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王》为《诗经?大雅》首篇,全诗追述文王之德为后代取法的典型。由于文王形象在周代是上下共尊的人君典型,故《文王》一诗以述文王明德为主。《毛诗序》说:“文王受命作周也。”郑笺云:“受天命而王天下,制立周邦。”①说明正是文王承接天命,建立周邦,以统治天下。《孔子诗论》评述《文王》说:“《文王》,吾美之。”“《文王》曰:‘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吾美之。”②都是对文王的赞美。而《毛诗序》重点在标示文王受人称美的缘由,乃在“受命作周”的事实,以此告诫后世人君必须兢兢业业以“仪刑文王”③为法式,才能保有天下。《文王》首句言:“文王在上,於昭于天。”④文王此时不仅是周人的先祖,而是成为和天帝一样的神。殷人重祖先,周人重天命。《尚书?西伯勘黎》记载:“王曰:‘呜呼!吾生不有命在天。’”⑤这句话有多种理解,但可知商纣王不把天命看得十分重要,他认为殷人自享天命,不需求得也不会丧失。而周人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文王》载:“上帝既命,侯于周服。侯服于周,天命靡常。”⑥周人用“天命靡常”四字为自己的统治寻找合法性。天命是会变化转移的,不会永远庇护一人一族,而周人自己正是因为文王享有了大命,使殷人子孙臣服于己。周人不仅断绝殷人天命的庇佑,同时告诫他们别想得到祖先的荫庇,《文王》言:“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宜鉴于殷,骏命不易。”⑦周人指给殷人惟一的出路就是配合上天的安排,不要再怀念先祖,要认识到周人获得天命的不易,服从周人的统治,服从上天的意志。而周人受命的根本原因就是文王和其他先祖的庇佑,《文王》载:“文王陟降,在帝左右。”⑧文王成了沟通上天与周人的纽带,把周人的愿望转达给上天,摒弃了殷人和上天沟通的途径。而文王之德就是他下受民众拥戴,上受上天垂青的原因。《文王》说:“穆穆文王,於辑熙敬止。假哉天命,有商孙子。”⑨正是文王大德之美,昭耀四方,达于天地,享有天命,使殷人子孙臣服。《孔子诗论》云:“‘有命自天,命此文王’。诚命之也。信矣!孔子曰:‘此命也夫!文王虽欲也,得乎此命也’……待也,文王受命矣。”⑩简文提出“文王虽欲也,得乎此命也?”的说法,旨在加强说明文王能获得天命,并非徒然依靠其心之所欲,而必须等待其自身之德已经修至积累到一定程度,且能通过上帝考验后,方能得到天帝授命。相对于古公?父及季历筚路蓝缕的经营岐地,太伯、仲雍兄弟积极向外开拓疆土,都说明“天命”不是文王心想事成“欲而成之”的,而是经历先人及同世人长期积极努力,积累“明德”以获得天帝肯定。这与孟子所谓“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11 相近。 《毛诗序》在解释《大明》一诗时说:“文王有明德,故天复命武王也。”12 不仅是说文王以明德而得天命,且武王伐纣能一举成功也归功于文王等先人明德的庇佑。正如《周易》坤卦文言所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13 大凡圣德之王的大业必定是前有所承,后有所继的,所以当天帝授命文王后,会再复命武王,使其继承文王未尽大业。《大明》叙述周族三代创业史,以歌颂文王为中心,描述王季与大任,文王与太姒的天作之合,因而继起之嗣的武王能承天所佑以成大命。《中庸》载:“无忧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14 说明大德的传续最终使武王获得天下。《史记?外戚世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朱自清散文《背影》原文.docx VIP
- 22G101 三维彩色立体图集.docx VIP
- 中建机电安装工程标准化图集.pptx VIP
- 无人机测绘技术 第4单元 立体像对解析 4.1 像对立体观察和量测.pdf VIP
- FREE高考英语1993核心词汇表极简版.pdf VIP
- (2025秋新版)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教案.docx
- 研究生英语综合教程上(熊海虹)课后习题答案.pdf
- 医学伦理学人卫试题库(含参考答案).docx VIP
- 建筑工程图集 05SDX005:民用建筑工程设计互提资料深度及图样-电气专业.pdf VIP
- Ilizarov骨搬移治疗骨与软组织缺损【49页】.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