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禁忌语异同比较及其文化根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英汉禁忌语异同比较及其文化根源

英汉禁忌语异同比较及其文化根源   [摘 要] 英汉禁忌语根植于其独特的文化根源。面对日益紧迫的跨文化交际趋势,本文将通过对比英汉禁忌语的异同点,从死亡与疾病、性、猥亵词、宗教以及称谓禁忌等方面对英汉禁忌语进行对比研究,尝试发现其文化根源,提高交际能力,为跨文化交际中面临的禁忌语方面的文化障碍提供参考。   [关键词] 禁忌语;文化;异同比较   禁忌是人类最古老的无形法律(弗洛伊德,1986)。它起源于远古人类对于强大的自然物和未知的自然现象的畏惧。在劳动过程中语言产生与发展,并“被赋予了一种它本身所没有的、超人的感觉和超人的力量,社会成员认为语言本身能够给人带来幸福或灾难,认为语言是祸福的根源”(陈原,1983)。禁忌语便产生于此种趋利避害的心理。   禁忌(taboo)一词源自汤加语(Tangan),其意为“神圣的”、“不可触摸的”。南太平洋波利尼西亚群岛居民用其指称那些需注意、被禁止的词语。   禁忌语广泛的存在于世界各种语言之中,反映出不同的文化心理与价值取向,并受其制约与影响。而现代越来越频繁的跨文化交际却急需人们打破禁忌语所带来的文化阻碍,英汉禁忌语异同的研究正是秉持求同存异的精神和态度,来寻求解决之道。   一、英汉禁忌语的相同之处   1、关于死亡、疾病的禁忌语   死亡与疾病是禁忌语的永恒主题。汉英两语中关于“死亡”与“疾病”的委婉语均十分丰富,人们用其来避免直接表述时所带来的尴尬与亵渎之意。英语中用“sleep”,“go to heaven”,“be at peace”,“go west”等表达死亡之意,中文中则有“安息”、“永眠”、“归西”、“仙逝”等。   疾病禁忌语也有大量实例。癌症就被委婉称为“the Big C”,“that disease”。新闻媒体也常使用“a long illness”来指代它。直称精神疾病的患者为“mad”或“crazy”被认为是不礼貌的,人们常委婉称其为“a little eccentric”或“not all there”。   死亡与疾病的禁忌语,究其本源,是人们对死亡的畏惧。直言死亡不仅是对死者的不敬与冒犯,更是对死亡本身的亵渎。英汉两语中大量存在着的禁忌语体现出了人类这种“说凶即凶,言祸即祸 ”的普遍心理。   2、关于性行为的禁忌语   英汉两语中都存在着对“性”的回避现象,其中汉语表现尤甚。   在儒家严格的纲常思想与佛教的禁欲主义的共同约束下,“万恶淫为首”的性保守思想在汉文化中根深蒂固,使得大量禁忌语应运而生。如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来代指“性”的“朝云暮雨”、“共赴巫山”等。   虽然随着西方性解放思想的冲击,现代社会对“性”并不再讳莫如深,但 “行房”、“发生关系”、“夫妻生活”等委婉语依旧代替了直接使用“性行为”。   英语社会文化比汉语要开放许多,英语中 “make love ”,“have sex ”等词都可作为中性表达来使用。但是若真正谈及性行为时,人们还是倾向于选择比较含蓄的方式,如“go to bed with”,“have relations with”,“play cars and garages”等。   性禁忌语回避了直接谈及“性”时所带来的不适感,避免给听者和说者的带来难堪与窘迫。这种禁忌语在汉英两语中均大量存在。   二、英汉禁忌语的相异之处   1、关于宗教信仰的禁忌语   宗教信仰是禁忌语存在与产生的根源性领域,对禁忌语的影响极大。其主题常常与语言灵物崇拜紧密相连。语言灵物崇拜是对超自然力的崇拜与恐惧中产生的语言的神化行为。出于对鬼神的敬畏,宗教信徒必须回避神明与魔鬼的名字,绝不轻易提及。   英语国家以信奉基督教为主,并视之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据《圣经》记载,上帝规定以色列人必须遵守十戒,其中第三戒为“Thou shalt not speak my name in vain.”(尔等不可妄称吾名)。因此上帝的名字耶和华(Jehovah)成为了基督教中最大的禁忌语。随便提及,即被视为亵渎神灵。   在英语国家,大多数情况下,宗教禁忌语只能由神职人员在正式宗教场合使用,一般信徒不可妄自使用。God、devil、Christ、Jesus等词只能在严肃的场合和对话中使用(布龙菲尔德,1933)。   区别于英语国家,汉民族并不具有统一的宗教信仰,因此宗教禁忌语未能对汉语产生较大影响。此类有限的禁忌语主要来源于原始宗教。原始宗教包含了伦理纲常、祖先和图腾崇拜以及人为宗教迷信等众多成分,是一个极其庞杂的体系。   自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孔孟之道就代表了汉民族古代伦理纲常的最高价值。儒家讲求崇尚礼仪,要求人们在社会中言语适度,非礼勿言。   图腾崇拜是原始宗教的一种重要表现,是禁忌语一种特殊的起源。“图腾”是一种集体名称,也是一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