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为追忆攀登 印度基什瓦·凯拉什峰攀登纪录
为追忆攀登 印度基什瓦·凯拉什峰攀登纪录 印度报纸的一则新闻引起了我们的注意:“2013年8月12日斯利那加(Srinagar印控克什米尔首府)报道:受到周五发生在克什米尔的爆炸的直接影响,所有通向渣谟(Jammu)的国家高速路都已封闭。手机和互联网通讯中断,中学和大学停课。” 接下来的这个月我们都感到了十足的压力,最后,差不多是到了要出发的时候,进山许可才批下来。这些麻烦过去以后,我可能会说幸亏他们的限制政策才让其他人没能接近这个区域,让这么迷人的山峰保留未登的状态。这种时候我也只能说这样的话了。 朝圣之路 从Andy MacNae和Shan Singh Mann在25年前在西壁下穿越过Muni La之后,这个山谷没有人到访过。他们把这座山描述为“非常有挑战性的目标”。保罗和我早就有所准备,我们在湿婆山就已经见识过了,而且我在1993年爬塞若?基什瓦的时候也从远处看到过。刺激、有挑战性正是我们追寻的目标,所以2013年我们就来了。 为了避免在克什米尔地区惹麻烦,我们绕道Rhotang从Chenab角经过。最后50公里到徒步开始的那段路,那可以说是我们经历过的最刺激的道路。保罗把他拍摄的三分钟的视频放到了FaceBook上,现在已经有了83.5万人次浏览量。 去大本营的徒步路段,和一度常常被使用的从Paddar穿越到Zandskar的前半段重合。进入克什米尔的麻烦使得徒步者的数量大为减少,可是8月到Machail Yatra朝圣的人达到了35万,这个朝拜活动位于Machail的一个小庙,要花两天时间到达,已经持续了40年。2013年的爆炸事件使朝圣者的数量大为减少,可这个小地方还是很难容纳大量涌入的人潮,特别是那些适合毛驴行进的道路,原本只是为了连接不超过200个村民的几个小村子。当我们9月底到达的时候,能看到他们留下来的大量垃圾还有许许多多的简易厕所。 准备 离开Machail后,我们进入了Darlang峡谷,海拔3500米,有70公里长。有一点很快就搞清楚了,我们走了一条很少有旅行者到来的道路,已经很多年没有过登山者雇驴子驮装备了。好多路段毛驴要通过都需要先平整道路,离开英国八天后我们终于在基什瓦?凯拉什山脚下海拔4000米的地方建立了大本营。申请许可的巨大压力,还有雇毛驴驮装备的不确定性,在这一刻都缓解了,剩下的就是登山本身的挑战。 “建设大本营”的确是个大工程。每对登山者有一个帐篷,联络官Rinku、厨师Pritam、帮厨Devraj一顶帐篷,中间还要有一顶大帐篷做厨房。 天气不好不坏,不过既然我们是全职工作的人,只有从英国算起的30天假期,还要攀登一座6400米的山峰,那么我们的时间还是很紧张的。因为有着这样的想法,保罗和我抓紧时间到基什瓦?凯拉什附近去适应海拔,迈克和如博则出发去看看附近的一条山谷。 云雾一散开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向着几个月来梦寐以求的目标进发了。要是能看清顶峰到底在哪,我们就能马上选择最合适的路线。可惜的是接下来的一整天我们都在云雾覆盖的冰川上爬,根本看不清我们到底在哪里。 离开大本营的第三天,我们到了一个海拔5700米的山坳,可是还没有得到目标山峰的完美观察角度。透过云雾,我们选定这个山坳停下来,这里适合放松、读书和适应海拔,也很方便上到更高的观察点去。我们爬上山坳连接的一段刃脊,找到了一个很小的但是很舒服的营地。这个地方很不错,而经过在喜马拉雅山脉10年的共同攀登,我和保罗也对适应海拔这个营生十分擅长,我们俩在小小的帐篷里面待了两天,不去想后面的路线。我们放松,读书,呼吸着山中稀薄的空气。某个时刻,我们甚至看到了要爬的山峰。看不到上升的道路,但至少看到我们原本准备下降的路线非常糟糕。如果我们成功登顶了,很有可能需要原路返回。在小山坳里的小帐篷中住了两晚后,我们回到大本营休息了一天,吃东西,做好出发的准备。与此同时,迈克和如博也回来了,好好大吃了几顿,接下来他们准备去爬刚考察过的冰川的更高部分。 艰难上攀 我们离开大本营渡过小溪准备出发的时候,天气放晴了。一般我们不用天气预报工具什么的,所以这样的变化让我们感到万分惊讶和庆幸。还没有完全看清我们本打算攀登的路线,但是在去适应海拔的路上,我们至少有个清晰的思路该往哪里走。我们的计划是爬过山壁下一个山谷找到一个入口躲避上面冰崩的危险。这样必须要爬过陡峭松散的地段才能上到冰川,躲开冰崩。在远处看来冰崩很有可能发生,但庆幸的是一个最难的地段用脚后跟钩住就过去了。到了第二天的晚间,我们到了石壁的边缘,我们的直觉是正确的,这太棒了,在这里很容易就能通过那个危险的冰瀑下方。 爬到壁上更让人觉得心惊胆战,感觉好像从底到顶都是直上直下的,从这里往上,攀登的气氛变得更严肃,上面是光滑的冰壁,巨大的石壁高耸入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