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山文化传统武术
基于山文化传统武术 摘要:山文化在传统文化的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都有着深刻的影响。而个性、品格、精神、情怀、智慧文化是山文化的核心。文章从山文化的视角,就山文化的个性、品格、精神、情怀、智慧文化五个方面,解读了山文化与传统武术的内在联系;探析了山文化对传统武术的影响,揭示了山文化对传统武术的发展产生的重要作用。这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维系民族传统武术的长足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山文化 传统武术 文化元素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7-0028-05 “法象莫大乎天地。”我国古老的文明,缘起于“察天之命”的敬畏、膜拜自然。山文化就是在这种浓厚的寻求对象性关系的文化氛围中形成的。我国的许多山岳,有着诸多古老而神奇的人文历史遗迹,蕴含着许多悠思深长、发人深省的人文故事和立意高洁、美丽动听的传说;富含宗教色彩的五岳、四渎,吸引着善男信女,将精神皈依于山岳。这些,为我国山文化的形成,提供了丰富而精彩的人文文化素材。可见,山文化存活于人文社会,与社会互根,影响着社会的诸多领域,传统武术就是其一。根植于华夏土壤的传统武术,在坎坷发展的旅途中,不论是显现于外的技法招式,还是隐含于内的技法原理及道德法则,都受到了山文化的引导和影响。下面我们试从山文化的视角,解读传统武术所蕴含的山文化内涵,这对重构传统武术的文化元素及弘扬传统武术有积极作用,对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也有积极意义。 1 山文化的主要内容 山文化的内容十分繁杂,但不论如何不能胜数,都不外乎是人们透过对山外在雄壮的形态和内在幽深的底蕴的多重感性认识,而演变出的人格化文化,主要内容有五。 一是志存高远、性格稳重的人文化个性文化。个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的比较固定的特性。”山的个性文化有其固有的特质。如,山有着端正巍峨的外貌特点,这种端正巍峨,将之人格化,就是山有着正直的德性。它耸得高,看得远,有着高远的志向;它天天看云卷云舒,年年赏花开花落,身高不言高,体厚不夸厚,每临大事有静气,任凭风吹雨打,而自岿然不惧,先贤喻以警示后人,为人要“稳如泰山”,不为俗事纷扰,秉持“一以贯之”的沉稳性格。由此可见,山以其高大、厚重之质,彰显着志存高远、性格稳重的人文化个性。二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化品格文化。山的品格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为自强不息的品格。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儒家以堆土成山,说明不坚持到最后,就不能达到目的,“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仞之山始于一篑。山的品格属于“天道”,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要效法“天道”“为山”的持之以恒和刚健有为的品格,终身自勉发奋图强。二为厚德载物的品格。《中庸》说:“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意思是说:今天我们所说的山,原本不过是由拳头大的石块聚积起来的,可等到它高大无比时,草木在上面生长,禽兽在上面居住,宝藏在里面储藏。“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应效法“天道”“为山”的包容万物和承载万物的品格,广施仁德,普济众生。可见,山以其自励、仁厚之质,彰显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化品格。三是乐山修仁、反身自省的人文化精神文化。“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千百年来,国人乐于“从大自然中吸取营养以丰富自己,使自己能从大自然中得到启发”,以有利于自己事业的发展。如孔子每“见大水必观焉”、“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所以诸如孔子者,有此喜好和发出这样的感叹,原因在于“格物、致知”是国人惯有的思维方式。君子应常常“格物”内省自修,以成就高洁风骨及挽狂澜于既倒的旷世伟业。如孟子就由此悟到“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由此,我们不难自觉:仁者会因观山,而渐悟修己进德之理,治国安民之道。这也正是山所蕴含的乐山修仁、反身自省的人文文化精神。四是阴阳交错、化生万物的人文化情怀文化。《说卦传》说:“立天之道日阴与阳”,日月变化、寒暑更迭等自然现象,都是由阴阳两个方面构成的,都遵循阴阳交合的法则。而山乃是践行这一法则的客体:山向日为阳,背日为阴;或山势危崖劲露,或山貌郁郁葱葱。山的这种阴与阳的交合跌错,体现了山具有“天地相遇,品物咸章”生化万物的作用,和践行“中和”之道的精神。如,山上“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甚至“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这些都说明山有着阴阳交错、化生万物的人文化情怀。五是岿然处静、相机而动的人文化智慧文化。远处看山,巍峨屹立,高耸云霄,即使遇狂风暴雨,电闪雷鸣,也岿然静处。而走进山中,时时可见动静无常的水。静待的山中之水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