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孤独刈麦女》文体特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孤独刈麦女》文体特征

浅析《孤独刈麦女》文体特征   摘 要:华兹华斯的《孤独的刈麦女》语言简单朴实,但意境清新优美。本文通过对其语音、语言及意象三个方面的文体特征分析来把握其独特的风格和写作手法,从而使读者对作者和作品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孤独的刈麦女 措词 句子 时态 意象   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 1770一1850)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诗歌奠基者之一。他的诗文笔朴素、清新、自然、流畅。 《孤独的刈麦女》是他与好友柯勒律治(S.T.Coleridge)徒步游历苏格兰时写下的作品,集中体现了他的浪漫主义风格。   《孤独的刈麦女》是一首民谣体抒情诗,诗歌共分四节,以苏格兰高原上一位年轻姑娘优美动听的歌声为贯穿全诗的线索。朱光潜(1980)先生曾对这首诗作过精彩的评论:“谁没有看见过在田里收获的农夫农妇?但是谁――除非米勒(Miller)、陶渊明和华兹华斯――在这中间见着新鲜有趣的诗?诗人的本领就在见出常人所不能见……觉得我们所认为平凡的实在新鲜有趣。”这首诗是如何达到这一艺术效果的呢?通贯全诗,我们发现诗人在词汇和句子结构方面有其独到之处。   1.语音   诗歌的音美主要表现在节奏和音韵上(刘世生,2003)。作为一首民谣体抒情诗,《孤独的刈麦女》不受传统的格律限制,但诗人也追求形式上的整齐。全诗分四节,每节八行,共三十二行,每行大体上包括四个抑扬格的音步,尾韵一般为ababccdd。该诗在节奏上有些变化:全诗以抑扬格为主,但又有四句用扬抑格音步开头,如:“Reaping and singing by herself;”“Stop here,or gently pass!”“Breaking the silence of the seas”和“Long after it was heard no more.” 第一节第四行为三音步,其他为四音步。第一、四节的第一行和第三行不押韵。第一节每两行组成一句,第二、三两节却每四行组成一句,而第四节又有所不同,最后三行组成一句。这样就使得这首诗的节奏在统一中有变化,既有规律又不单调(王佐良等,1987)。   诗人为什么要选用这种格律而非别的?即该种格律的文体意义何在呢?形式是可以为内容服务的。所以,这首诗的这种过于规则化的语言特征绝非偶然。就内容而言,该诗描写的是一位孤独的苏格兰少女在割麦的过程中凄婉哀怨的歌唱,甚至可以说,对她歌声的描写拉开了叙述故事的主线。而华兹华斯选用的这种传统民谣体的变体具有无与伦比的音乐特质,每四节八行诗中就至少有六行押韵,节奏感很强,表现出了非常浓厚的音乐性,且适于吟唱。所以,华兹华斯匠心独运,以音乐般的语言来描写歌声,从而使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使得读者在读这首诗时,不仅眼前会出现一幅背景深远辽阔色彩鲜明的画,耳边同时也会响起悠扬悦耳,婉转动人的歌,即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歌。这一幅有声有色的画明艳动人,更好地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也更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2.语言   作为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的诗语言质朴清新,真挚自然。《孤独的刈麦女》语言十分简朴,诗意明白易懂,但它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如一幅画,一幅有声有色的画。   2.1措词   在用词方面,出现于标题位置的solitary一词首先定下了全诗孤独、忧伤的基调。继而在第一诗节又连续使用了四个同义词和短语:single,solitary,by herself,alone,以“同义反复”进一步突出了刈麦女的“孤独”形象。重要的一点是,诗人在第七行中把“alone”(孤独)放在主题(theme)位置,这一有标记(marked)主题使孤独的感觉表达得更突出。同样,“lass”(少女)的后置修饰词 “single in the field”(一个人在田里)取得了同样主题前置(thematization)的效果。为了增强本诗的音乐感染力,诗人又以重复同源词的手法来强化刈麦女的音乐形象,如动词sings、sang,名词song及分词singing等三个同源词,以不同形式重现同一事件。通过加大刺激强度起到了强调的作用,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一节中,诗人运用了一个恰当的比喻“the Vale profound/Is overflowing with the sound.”(深深的山谷充满了歌声。)来描写刈麦女的歌声。“ flow”(流动)的语义搭配意义是描写液体的,诗人拿它来描写歌声,把歌声比作山涧的流水,这种语义的变体(deviation)把无形缥缈的歌声变成有形具体的流水,突出了刈麦女歌声的燎亮、悠远,在整个山谷中回荡。第三节诗人对歌的内容和主题作了三种推测,集中反映了诗人热爱劳动人民、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诗人用了大量与悲伤相联系的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