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不良反应产生原因及其对策探析.docVIP

中药不良反应产生原因及其对策探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不良反应产生原因及其对策探析

中药不良反应产生原因及其对策探析   【摘要】为了在临床上合理使用中药,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文综合归纳并分析发生中药各种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各个环节,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中药的不良反应是普遍存在的,只要充分认识,临床使用方法得当,中药的不良反应是完全可以减少或避免的。   【关键词】中药;不良反应;原因;对策;分析   近些年来,随着中药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中药的不良反应的发生也与日俱增,不断有文献报道,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文献报道的各种中药的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并探讨了各种相应的防范对策,为临床医生的安全用药提供指导。   1中药的不良反应及其产生原因   1.1药材方面的因素 每种中药都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当中的有毒活性成分则易引起不良反应甚至是对人体的毒性损害,比如乌头、麻黄、雷公藤、马钱子、曼陀罗等中药所含的各种生物碱[1-4],其主要损害人体的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呼吸抑制、惊厥、头痛、眩晕、抽搐等。而苦杏仁、银杏等含氰苷类中药,在水解后析出的氢氰酸,可抑制呼吸中枢,重者可导致死亡[5]。关木通、海马、牵牛子、马兜铃、蜈蚣、大青叶、厚朴、斑蝥、山慈姑、防己、曼陀罗花、苍耳子、泽泻、千里光、钩藤、柴胡、苦楝皮、千年健、雷公藤、补骨脂、胖大海、益母草、使君子、草乌头,及含砷、汞、铅的各种矿物药则因长期或过量的服用,容易导致肾功能损害,进而出现蛋白尿、少尿、水肿、血尿等,严重者可致肾衰竭[6-9]。黄药子、半夏、雷公藤、山慈姑、蒲黄、蓖麻子、苦楝子、桑寄生可致肝功能异常,甚至发生中毒性肝炎[10]。中药成分非常复杂,通过现代药理学的研究,发现的仅是其中一少部分,随着现代药理学的不断发展,对各种中药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各种引发不良反应的成分不断被阐明,对预防中药的不良反应有着积极的意义。   1.2炮制不当的因素 炮制是中药应用前必要的加工过程,中药在经过适当的炮制后,可以部分或全部消除或者降低药物的毒性及其不良反应,炮制的不当或不进行炮制,也是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之一。草乌头、川乌头有毒,不可以生用,如果不依法炮制,由于毒性成分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高,服用后可出现四肢发麻、口腔灼热、心律失常、流涎、瞳孔散大、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头昏眼花等症状[11]。马钱子则要经过热炒、油炸、水煮等炮制方法,才能减少其中所含的马钱子碱、番木鳖碱等有毒物质,如果炮制不当,则可引起肢体的震颤、呼吸困难、血压升高、惊厥甚至昏迷等中毒症状[12]。半夏使用前要经过生姜、矾水等炮制方法以除去毒性,如生用可致舌咽麻木、张口困难、肿痛、口腔麻木、流涎等,严重者可致窒息[13]。   1.3 药物的配伍不合理 中药大多数为配伍应用,制剂也是由多种中药材配制而成,因此一定要遵循中药的各种配伍禁忌的原则,充分考虑到药物间相互的作用。由于目前对“十八反、十九畏”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如果无充分的依据和临床应用的经验,应采取慎重的态度,避免盲目的配伍和应用。随着中西医结合的不断发展,中西药的合用也日益增多,也须注意到某些中药和西药配伍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比如朱砂等含汞的中药与溴化钾、碘化钾合用,便可产生可溶性的汞盐,会加重对肝、肾的药理毒性,并可致药源性肠炎[14,15]。夹竹桃、罗布麻、蟾酥等含强心甙成分,与洋地黄、毒毛旋花子甙K、地高辛合用,则会导致机体中毒[16]。麻黄和异烟肼合用,可引起精神兴奋和排尿困难[17]。山楂、女贞子、乌梅、五味子、山茱萸与磺胺类药物合用,使乙酰化后的磺胺溶解度下降,易在肾小管内结晶,可致血尿[18]。而甘草与水杨酸合用,可使溃疡病的发生率增加[19]。   1.4煎煮不当 传统认为,长时间煎煮中药可减毒,如乌头、附子水煎1h,则毒性可减少许多。雷公藤的嫩叶、嫩枝、嫩苗及根部含有雷公藤碱等生物碱,如若煎煮时间不足,对胃肠道会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可引起剧烈的腹痛、便血、腹泻、呕吐,吸收后可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脏、肾脏、肝脏有毒性损害[20]。但也有相反的情况,比如山豆根煎煮的时间越长,有毒的成分则煎出的越多,其毒性反而越强[21]。   1.5药量和服用方法不合理 对某些有毒中药如蟾蜍、生附子、硫磺、全蝎、生川乌头、朱砂、斑蝥、生草乌头、马钱子等应严格地控制药物的剂量,确保临床用药安全[22]。某些中药在常规剂量时无毒性作用,但在服用过大剂量时,则会产生明显的毒性反应。如杏仁、白果服用过量后则会出现抽搐、发热、昏迷、呕吐、四肢强直、腹泻、惊厥等中毒现象[23]。不仅是有毒药物,即使一些药性平和的药物如川芎、防风、甘草、白术,经长期使用也会产生不良反应。有研究对133例服用人参的病人进行研究,平均每日服人参3g,连续1个月,全部病人均出现了中枢神经兴奋的症状[24]。   2中药不良反应的防范对策   2.1加强中药管理 对中药材的种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