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场折射出招聘智慧.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菜市场折射出的招聘智慧2016-02-19 14:34:09 阅读(1713) 评论(13) 收藏(34) 分享到:分享到新浪微博分享到腾讯微博分享到QQ空间一、 辣椒辣吗? 卖辣椒的人总会遇到这样的困惑,辣椒辣吗?说辣吧,怕辣的人,肯定走了;答不辣吧,也许人家喜欢吃辣的,生意还是不成。 楼下蔬菜超市的李叔,无疑是一个卖辣椒的高手。 这不,二期的王阿姨来买辣椒,问的果然是那句老话:辣椒辣吗?李叔很肯定地告诉她:颜色深的辣,浅的不辣!王阿姨信以为真,挑好辣椒付过钱,满意的走了。不一会儿,颜色浅的辣椒就所剩无几了。 五期的芹姐来买辣椒,问的还是那句话:辣椒辣吗?李叔看了一眼自己的辣椒,信口答道:长的辣,短的不辣!果然,芹姐按照李叔的分类标准开始挑起来。结果是,长辣椒很快告罄。 看着剩下的深颜色短辣椒,我心里发愁,李叔,剩下的怎么卖啊。李叔高深莫测地笑了笑,竟然给我卖起了关子。 辣椒辣吗?当隔壁的梅叔再次问到同样的话,李叔依然信心十足地回答:硬皮的辣,软皮的不辣!我暗暗佩服,可不是嘛,大半天过去了,很多辣椒因失水变得软绵绵。 李叔卖完辣椒,意味深长地对我说,邻居们来买辣椒,到底要多辣的,其实自己心里也没谱,我只是顺势而为,把辣椒不同时间段的差异与大家的需求结合起来,把模糊的需求变得清晰,将差异的短板转化为优势。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联想到我们的招聘,与卖辣椒看似风牛马不相及,但其实并无本质区别,也可以说,两者有很多相通之处。 招聘的本质,从销售的角度看,是把企业推销给符合要求的应聘者;从运营的角度看,是把来企业面试的应聘者成功的转化为入职人员。两者之间的共同关注点和关键点,在于转化率的高低。 如何提高招聘转化率? 现实招聘中,我们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应聘者,每个应聘者的需求可谓千差万别。如何激发引导应聘者最核心的需求,将其最核心的需求与企业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我们可以像卖辣椒一样,给应聘者分类,不同类别的应聘者采用不同的招聘策略,不同的招聘策略匹配不同的福利套餐。 无论我们采用何种面试方式,有两个问题始终绕不过去:离职原因与求职动机。谈到离职原因,很多人将离职归结于个人原因或家庭因素,看似无懈可击,这样真的高明吗? 面试官询问离职原因,无非是两方面的考虑:与求职动机深度结合;与背景调查相互印证。无关痛痒的离职原因,只会让面试官心里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对面试官而言,只有将企业发展前景、文化氛围、薪酬福利等优势,与应聘者的性格、价值观、职业倾向等核心需求高度匹配,才能实现招聘的高转化率。二、短斤缺两的菜贩 邻居夏叔是一个很认真的人,即使几斤的黄瓜西红柿,也会自己过过称才放心。这不,又在客厅跟我父母抱怨呢。 现在的菜贩,真是心黑手狠,三个茄子就短了我一斤左右,菜市场真是不能再去了。哎,真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啊。 没几个钱,就别计较了,气大伤身啊。父亲这样劝导着。 道理是没错,可就是咽不下这口气。 夏叔,我帮你出这口气吧。你小子可以?当然! 老板,这三个西红柿给称下。好咧,三个西红柿一斤七两,就按一斤半好了,三块七,看在老顾客的份上,收你三块五吧。 夏叔,我们要不了这么多吧,说着我挑出最大的西红柿。老板,把剩下两个西红柿称一下。好咧,两个西红柿一斤二两,刚好三块钱。 两个西红柿一斤二两?夏叔明显要暴走的节奏。我抢先一步,拿起刚才挑出的大西红柿,对老板说,算了,我要这个西红柿就好,然后把一个五角硬币塞到目瞪口呆的菜贩手里。 是不是觉得,很多时候自己就是那个心黑手狠的菜贩?我们言过其实的说词,在应聘者眼里就是严重的短斤少两。他们选择,不是因为满意,而是等待一个离去的时机。这样就不难理解所谓的“232”离职定律了。 那些善于伪装的面霸,已经具备了反侦察能力,因此我们很难了解他冰山下的真实状态。这样的面霸,对用人部门而言,只能是很鸡肋的作用。招聘甚至因为这些面霸显得有些短斤少两。面对这样的短斤少两,我们该如何应对? 应聘者不仅要适应岗位要求,更要适应团队风格和企业文化。这时候,压迫式提问能一定程度上辨识短斤少两。很多应聘者会这样回答离职原因:我想取得个人职业生涯的突破,所以……乍一听,很励志,甚至暗想,这不正是我们公司需要的人才吗?很多面试官会接着问职业规划之类的细节。 如果这时候我们换一个角度,从结构化面试切换到非结构化面试:为什么在原单位近四年时间一直没有突破,没有转岗或提升?你认为单位和个人的因素哪个更多一些?为什么选择我们公司作为突破的跳板? 这样多变的节奏,一针见血的发问方式,或许会让所谓的面霸顾此失彼防不胜防,从而避免招聘中的短斤少两。三、我要酸苹果 陪同事白姐去挑苹果,此起彼伏的水果摊

文档评论(0)

gl5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