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减少食品微生物检验干扰因素.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减少食品微生物检验干扰因素

浅析减少食品微生物检验干扰因素   摘要:本文对如何减少食品微生物检验中干扰因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检验; 干扰因素;   引言:众所周知,现在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年代,人类对自身生存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对食品安全的关注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高。从事食品检验的工作人员应该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增强食品安全意识,能够本着为自己负责,为人类健康负责,具有热爱这一行业的良好态度。下面就工作中如何减少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干扰做下分析。   1.贯彻无菌操作,防止人为污染   1.1拥有健全的无菌实验室及相关管理制度。   无菌实验室使用前和使用后须用紫外灯(如为室内悬吊紫外灯,应为30W,距操作平台1米左右)照射至少30min。杀菌后检验前,不得随意打开无菌室。事先将进无菌室操作所用工作服、发网,口罩、拖鞋等必需品放进无菌室缓冲间用紫外灯照射杀菌。无菌室传递窗内也应紫外照射。紫外灯2周清洁一次,保持紫外线良好穿透力。进入无菌室前,注意自身消毒,用肥皂洗手及腕关节以上部位,用75%酒精喷洒手心手背及腕关节以上部位,换好衣服,戴好发网和口罩,穿上拖鞋方可进入接种操作。   1.2准备器材   开启紫外灯前,将无法干热和湿热灭菌的器材提前放入传递窗口紫外照射至少30min。吸管、平皿、药匙事先清洗好晾干,放入金属桶内,吸管尖嘴朝下,实验操作时用手抽取吸管顶端,避免污染尖嘴;平皿倒置叠放,便于烘干平皿内水分,杀菌效果更好,盖好桶盖,桶盖与桶身通气孔对齐,放入干燥箱,于160-170℃,干燥1.5-2h,进行杀菌消毒。   干燥灭菌后,放置干燥箱内冷却。临用前,把通气孔关闭,取出灭菌桶,整理好后放到传递窗口。每次从传递窗口递拿东西都要及时关闭窗口。   1.3准备药品及高压锅的使用   目前,多数无菌试验所用药品是脱水干粉状的,按照说明书上相关比例配置,再分装,分装时注意瓶塞和试管塞用棉塞或带有通气孔的橡胶塞,不用实木塞和不带通气孔的橡胶塞,否则高压灭菌时,锅内压力变化,使容器内液体飞溅喷出,严重的造成锅的排气孔和排水管道堵塞,酿成事故。最后用纸包好容器口和塞子,扎紧。   高压灭菌锅的使用按说明书进行操作,灭菌时间和温度按药品说明书设置,一般要求121℃,高压灭菌15-20min。   注意:(1)高压锅使用前添加蒸馏水,至加热管以上2cm左右,太少会损坏加热管,且不能产生足够的蒸汽进行灭菌,当然也不能太多(2)锅内物品堆放应有缝隙,否则蒸汽不能通过,影响灭菌;(3)灭菌时间长短要适宜。太短,不很好的杀菌消毒;太长,破坏某些药品成分特性,如琼脂凝固性可能被破坏,影响药品使用,造成浪费;(4)加热后,及时排放冷气至压力降为0,关闭排气阀至达到灭菌所需温度再微微开启排气阀,此时温度压力不会有很大变化。冷气排除很重要,因空气膨胀压大于水蒸汽膨胀压,水蒸汽中含空气,同压力下,含空气蒸汽温度低于饱和蒸汽温度,影响灭菌;(5)灭菌结束后,排气速度不能太猛,否则倒立发酵管内易产生气泡,甚至锅内压力骤降,容器内药品压力大于锅内压力,产生压力差而冲出容器,或沾染塞子而发生污染,影响鉴定;(6)高压灭菌后,排气开盖,将冷却到60℃左右的药品取出,放进传递窗口。琼脂类药品, 放到45℃恒温箱中,使之不凝固。若棉塞脱掉或容器破损,应取出弃之。   采用高压灭菌原因:湿热蒸汽有潜热,灭菌效力强;菌体吸收水分,降低凝固温度;湿热穿透力比干热大。   1.4采集样品   1.4.1准备:根据所取样品类型和状态采取不同取样方法,取样工具提前灭菌;戴好发网和工作帽,穿上灭菌工作服,手、指甲及腕部清洗后,用50ppm次氯酸钠浸泡30s,清水冲洗干净,吹干,戴好橡胶手套,手套口包住衣袖口,用75%酒精喷洒手心手背。准备就绪开始取样。   要求:所取样品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和一致性;整个过程必须无菌操作。   1.4.2过程:用经紫外照射,质量完好,干净卫生,未开封的PE袋装置样品。打开PE袋,用手捏住袋子的外侧由里往外翻,把里面无菌的一面翻到外面拿取样品,将样品和袋子一起退出,样品装到袋子里面。整个取样过程,袋子内侧不能触及除样品之外的任何部位,否则污染袋子,影响样品。最后在袋子上做好标记,挤压出袋中的空气,打好结,放入特制运输箱中,   取表面样品一般用涂抹法,现常用涂抹棒,具体操作按照说明书进行。注意:不能上下晃动瓶体,否则打开瓶盖上的塞子后液体会从里面冒出;塞子打开后不能反复关闭和打开,以防污染;取回后,如不能及时检验,应低温保存。   取空气落菌时注意,培养用琼脂要提前培养24h,选用无菌平皿。取样时门窗要关闭,人员不能随便走动,空气静止沉降5min。标记好所取位置,对角线的顶点要距离墙壁1m。盖好平皿带回实验室。   1.5接种样品或转移菌种   一个宗旨: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