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活写作”走乡土化道路探究
“生活写作”走乡土化道路探究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关于作文教学的方法、策略可谓五花八门,众说纷纭。笔者认为,语文写作应该回归生活的本来状态,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其实,上个世纪以来,许多教育界权威就提出了“生活写作”的教学理念。如中国教育先驱叶圣陶先生就认为“写作源于生活”,浙江师范大学王尚文教授提出“生活化写作”说等等。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生活写作”的教学内容还是较为宽泛,缺少比较集中的易于学生抒写的对象。那么,在教学实践中,“生活写作”这一教学理念应该如何落实呢?或者说“生活写作”该走一条什么样的路子呢?笔者在一线教学中经过多年的尝试、探索,得出一个结论,即“生活写作”应该走乡土化的道路。 关键词:“生活写作”;乡土化;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5-0061 一、实践阐释,明确方向 中华五千年文化,自《诗经》以来,民间乡土历来是书面语言重获生机的活水之源:十五国风、古诗十九首、陶潜文章、李杜诗篇……乡土是文化的精神故乡,更是源流不竭的语言宝藏。近代农业文明向城市文明转变,但乡土化的抒写方式依然有着它应有的地位。例如,笔者所在学校的县城属浙江省德清县,她拥有秀丽的山水风光,历来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是浙江省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其间蕴涵了大量极有价值的乡土素材――德清乡土写作素材的丰富性、独特性和内涵性,为中学生的“生活写作”提供了非常合理的实践平台!德清的学生生长于斯,他们的生活与这极富地域性特点的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且也只有德清的学生最了解这片与之血脉相连的土地和在这片土地之上的日常生活。让学生去写他们自己的家乡,最是得心应手。那带有自身独特感受的生活在学生们的笔下描绘得有姿有色!班级里有学生在作文中是这样描述自己家乡的: 童年充满了温馨、快乐。那时我住在乡下外婆家,外婆就已经带着我来德清赶集了,这时的樟树并不大,却也留住了赶集人们的脚步,在树下借一会凉。德清人很厚道,笑盈盈地端出一大碗本地的茶水,让他们喝足了,歇够了,便开心地离去。那条青石铺成的小道伸向远方,远送从乡下来的人们;两旁低矮的墙头,破败的屋檐,却洋溢着浓浓的温情,樟树也似乎记载着那温存的岁月。…… (学生习作选段1) 文中,“青石铺成”的古镇,在“低矮的墙头,破败的屋檐”中“洋溢着浓浓的温情”,德清人热情好客的“厚道”在作者的笔下凹凸毕现。我想,正是因为小作者长期浸润在德清的日常生活中,对德清的风土物事耳熟能详,才会在习作中自然而然的展现出富有乡土特色的风俗画卷。由此看来,“生活写作”走乡土化路子的这个方向无疑是正确的。朝这个方向走下去,必然会收到好的效果。 二、风格迥异,合乎原理 20世纪奥地利心理学家佛洛伊德认为,作文(文学)是一种心理冲动,是一种情感渲泄。这种冲动和渲泄,来源于生活经历的积累和对生活真谛的认识与感受,因此作文是一种精神产品。在同时代的哲学家海德格尔看来,每个人的精神产品都会因为他心理图式中的“理解前结构”的殊异而不同。“理解前结构”,指在人类的心理图式中人们进行创作活动的知识背景,没有这种知识背景,创造活动就无法进行。因为每个人都出生、成长在一定的环境当中,这个环境中的自然环境、人际关系、社会规范和人伦观念便构成了他生存着的乡土生活,不同的乡土生活造就了他不同的生活经历,构成了他完全不同的知识背景,在这种前瞻性的知识背景引导下,每个人对生活的认知和感受都会不同,由此而创造的生活作文就是每一个学生个人独创的与众不同的精神产品。 笔者在进行“生活写作”教学的实践探索中发现,土生土长的德清学生利用乡土素材进行写作时,往往会因为知识背景和生活经历的不同而选择不一样的写作内容,即使所写的内容一样,所体现的写作风格也可以完全不同,请看: 1. 德清这个地方是剑气冲天的,是窑火烈炽的,是山高入云的,是山兽出没的,是樵夫放歌的。莫干山雄浑深厚,德清德清!樵夫怒呼裂浮云,竹筏顺江泣冤魂!德清德清!你是浙江的另类,是江南水乡的一座孤屿,是浙江的骄傲!德清德清!吾生于此,亦葬于此乎?……(学生习作选段2) 2. 德清的山山水水有着独特的风格,碧绿的湖水给我以温润的意象,翠绿的山色给我以无尽的遐思,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韵味。 ……早晨,我踏着青灰色的石阶,走进了绿意正浓的莫干山。只见两旁树木错落有致,像两排整齐的依仗队伍,频频向我致敬。树叶很绿,绿的发青,这使湛蓝的天空更绿了几分。微风吹动轻约曼舞的绿叶,牵引着我的思绪,漫游于绿色的波海中。(学生习作选段3) 以上两段文字的作者一为男生,一为女生,学生描写的对象均为德清山水,但所体现的风格却是一为“雄浑深厚”,一为“轻约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