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步教学,感悟《故都秋》别样美
三步教学,感悟《故都秋》别样美 摘 要:《故都的秋》是郁达夫先生于1934年7月创作的写景抒情散文,文中表现出的“清”“静”“悲凉”之意境,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通过三步教学,可以让学生走近作者,理解其悲凉的心境;反复朗诵,欣赏画面之美;分析文本,感受意境之美,从而感悟《故都的秋》那别样的美。 关键词:走近作者 反复朗诵 分析文本 语文课本中描写秋景的文章很多,可读郁达夫先生的散文《故都的秋》却别有一种感觉。郁达夫先生用自己悲凉的人生心境,写出了浸透悲凉的故都的秋,所表现出的“清”“静”“悲凉”之美深深地吸引了我,打动了我。然而作为这样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色彩浓,回味久”的美的画面,理解“清、静、悲凉”的意境,从而感悟故都的秋别样的美,的确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在授课中采取了三步教学法。 一、走近作者,理解其悲凉的心境 由于作品所处的年代已远,学生在把握作者心境上有一定的难度,难以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要理解这样一篇如此深沉、厚重的文章,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作者。课下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查阅资料,了解郁达夫先生苦难的一生,理解其悲凉心境的由来。郁达夫先生三岁丧父,童年家境困窘;青年时期,在其兄长的资助下,留学日本,漂泊异国他乡十年,饱受屈辱和歧视,这样苦难的人生经历,形成了他忧郁、敏感的气质。他似乎天生就易于感受凄切悲凉的情感,他在1921年创作的《沉沦》中就流露出孤独、悲凉的心情。他说:“我的这抒情时代,是在那荒淫残酷、军阀专权的岛国里过的。眼看到的故国的陆沉,身受到的异乡的屈辱,与夫所感所思,所经所历的一切剔括起来没有一点不是失望,没有一处不是忧伤……” 1922年郁达夫从日本回到阔别11年的祖国,立即参加创造社的活动,一直到1933年3月郁达夫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运动,进行进步文学创作。1933年4月,为了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白色恐怖的威胁,从上海迁居杭州,隐居山水间,开始了离群索居的生活。然而他很快就发现杭州也绝不是世外桃源。此时他思想苦闷、创作枯淡,本文正是写于这种心境之下,所以他眼中的景无一不是内心悲凉情感的外化。 在学习课文之前,必须指导学生走近作者。只有了解了郁达夫先生苦难的人生,理解了其悲凉的心境,才能感悟到作者笔下所描写的秋景的“清、静、悲凉”之美。 二、反复朗诵,欣赏画面之美 朗诵,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审美水平和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朗读能把平面的文字,用声音塑得立体。朗读“美文”更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学生通过反复多遍的朗读,与课文的语言文字反复接触,才能更深刻地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的语音节律,受到更直接、更强烈的感染;欣赏作者由真见、真知、真性、真情所形成的文字所体现出的和谐的色彩、自然的节奏、隽永的韵味;感悟作者所写之景,所言之情。 通过反复朗读《故都的秋》一文,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到文章画面的美。青天下的驯鸽、牵牛花的蓝朵、满地槐树的落蕊、衰弱残声的秋蝉、带着凉意的秋雨、清秋假日的果树,这些读出来的画面犹如一组自然融合的水墨山水画,自然亲切,清新宛丽。 通过朗读,还可以感受得到一种立体的美感:“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作者以碧绿辽阔的天空作大背景,地面上有五颜六色的牵牛花荟萃成流光泛彩的野花圃;天与地之间,间或出现一两只白色或瓦灰色的驯鸽,点缀在一大片的空白中间,显得疏密得体,浓淡相宜。从表面看,作者只是信笔而至的点缀,其实作者对色彩的选配是颇具匠心的。画面选用的大多是些“冷色”,以此来显示故都的秋特有的风味和精神,不论是写浓茶、蓝花,还是写寒蝉、秋雨,都是浸泡在作者悲凉的心境中,与他的主观色彩相协调和统一。这种感受只有通过反复诵读,学生才能体会得到。 三、分析文本,感受意境之美 分析《故都的秋》应让学生找到散文的文眼,“北国的秋,却特别的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清”“静”“悲凉”是作者笔下故都的秋的特点,也是课文的文眼,它构成了文章的基调和底色。全文紧扣“清”“静”“悲凉”,选材精巧,通过一幅幅清丽而落寞的风景画,营造出一种清幽、感伤的独特意境。文中勾勒的几幅图画,无不体现出这独有的意境。 写青天下的驯鸽、牵牛花的蓝朵,突出故都之秋的“清”。 “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作者写出了茶的清醇,写出了天空的高远,写出了鸟声的清脆,衬托出一种清幽的环境。“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Unit 4 The Earth 大单元教学设计 2025沪教牛津七年级英语上册.docx
- 江苏开放大学管理学060935过程性考核作业(二).docx VIP
- 2025在线网课《信息检索与科技写作( 理大)》单元测试考核答案.pdf VIP
- power up1英语书单词表.docx VIP
- 4.2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课件(共18张PPT)中职高教版(202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ptx VIP
- 钢拱架支护操作规程.docx VIP
- 镁法脱硫技术方案.docx VIP
- 人体生物电现象.ppt VIP
- JB T 10192-2012小型焚烧炉技术条件.docx VIP
- 02R111 小型立、卧式油罐图集(OCR).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