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扎染艺术对现代纤维艺术影响.docVIP

中国传统扎染艺术对现代纤维艺术影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扎染艺术对现代纤维艺术影响

中国传统扎染艺术对现代纤维艺术影响   【内容摘要】文章在探寻中国传统扎染艺术传承脉络和现代纤维艺术发展轨迹的基础上,阐述了现代纤维艺术的材料、肌理、造型与中国传统扎染艺术之间的潜在相关性,对现代纤维艺术与传统扎染艺术在创作中的艺术风格与时代特征的相似性进行了探索,以期开阔艺术家对未来纤维艺术创作风格的视野与思路,推动中国现代纤维艺术的形式生命进程。   【关键词】传统扎染 现代纤维艺术   中国传统扎染艺术与纤维艺术都有着悠久的历史、高超的技艺,凝聚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精神,广受人们的喜爱,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它们的材料特性、工艺技术与造型特点各具特色,两者之间潜在的相关性值得挖掘与研究,从而启发和帮助艺术家在未来纤维艺术创作中风格的形成和对发展趋势的把握,进一步推动中国现代纤维艺术的发展。   一、中国传统扎染艺术的传承脉络   中国传统扎染艺术是古代“绞缬”“蜡缬”“夹缬”三大“防染法”染花工艺之一,又名“扎缬”“绞缬”“夹缬”。扎染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它有扎结、染色之分,从而形成错杂融浑、斑斓深厚、层次丰富的色彩效果。扎染艺术不仅代表着一种传统,也代表着一种时尚,它是集艺术化、抽象化和实用化为一体的艺术品。   扎染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黄河流域。据记载,早在东晋,扎结防染的绞缬绸已经有大批生产,扎染工艺就已经成熟了。秦汉时期,扎染一直以自己独特而奇妙的姿态根深蒂固生长在人民中间,点缀、美化人们的生活。到了南北朝时期,扎染产品广泛用于妇女的衣着。唐代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扎染工艺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产生了“醉眼缬”“四瓣花罗”等丰富多彩的图案纹样。但到宋元时期,因为政治的原因以及扎染制作复杂,耗费大量人工,宋仁宗下令严禁扎染物品民用,导致了扎染工艺的衰落与消失,但是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仍然保留着这一古老的技艺。   新中国成立后,直到20世纪70年代,扎染又成为了流行的手工艺,广泛应用于日用品、壁挂、服装等领域。具有浓郁民间艺术风格的扎染艺术,涌现出1000多种浓缩了千百年历史文化的纹样,折射出人民的民情风俗与审美情趣,扎染独特的手工扎结、染色形成的痕迹美、自然过渡的色晕美,与各种工艺手段一起构成富有魅力的织染文化。   二、现代纤维艺术的发展轨迹   现代纤维艺术形成于20世纪上半叶,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纤维艺术经历了由传统文化到现代文化的传承、交融与演变,形成了多元化的形态、多元性的风格、综合性的材料等现代纤维艺术的基本特征。60年代初,现代纤维艺术进入了一个多元时代,法国纤维艺术家让?吕尔萨创办了“国际传统与现代壁毯艺术中心”,并在瑞士洛桑发起了一个具有重大影响和深远意义的国际传统与现代壁毯艺术双年展。中国的现代纤维艺术应该是源于20世纪80年代,保加利亚现代纤维艺术家瓦尔班诺夫?万曼开启了中国现代纤维艺术教育,并为中国纤维艺术发展培养了一批年轻有为的艺术家。格鲁吉亚现代纤维艺术家基维?堪达雷里是继瓦尔班诺夫?万曼之后又一位对中国现代纤维艺术运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国外艺术家,他以独特的艺术理念和精湛的创作手法为中国纤维艺术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尤其是进入了21世纪,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林乐成教授等一批老艺术家的大力推动下,中国的纤维艺术开始了复苏与崛起,新世纪伊始,举办了首届“从洛桑到北京”――2000年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从此翻开了中国现代纤维艺术崭新的一页。随着“从洛桑到北京”――2000年国际纤维艺术展在清华美术学院开幕,中国现代纤维艺术进入了空前的多元时代,由传统样式的平面形态向立体形态(软雕塑)、日用工艺品以及现代建筑空间中的各种纤维材料语言的作品发展。   三、传统扎染艺术与现代纤维艺术的相关性   1.材料上的互通   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纤维艺术作品,材料都是它的第一语言。艺术家利用材料的某一特性,改变其外部特征,赋予其新的形式与内涵,使其呈现新的视觉效果。雕塑家吕品昌说过:“将技术理性所遮蔽的材料自身的丰富品质和潜能充分地发掘出来。”在笔者新创作的系列作品《溯洄2》(图1)中,充分挖掘了传统植物纤维材料的自然特质,利用简单的扎染语言来突出质地柔软、淳朴天然的材料美,引人联想,创作出具有遐想空间的纤维艺术作品。   2.肌理上的互融   不同质地的纤维材料经过人为、自由地加工处理会呈现出千变万化的美的视觉状态,即肌理。正是这种肌理美造就了现代纤维艺术的独特性。视觉形态的肌理感受与材料的质感有密切关系,同时又与艺术家赋予材质的特殊表现密切相关。如系列作品《溯洄2》《溯洄3》(图2),是笔者选择纯棉纱与亚麻,经多次扎染而成的系列作品,纯棉纱制作的《溯洄2》,因其经纬密度较稀、纱质较粗,经扎染工艺处理后,呈现出一种超脱原本材料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