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科学实验教学有效导入方法.docVIP

例谈科学实验教学有效导入方法.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例谈科学实验教学有效导入方法

例谈科学实验教学有效导入方法   摘要:科学实验不仅是技术的操作过程,而且包含了丰富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如何使实验教学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呢?很多的老师在这方面都做过很详细的研究,比如如何进行实验仪器的改进和创新设计,实验教学的有效指导和实施。但大多数老师对一个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怎样导入却考虑得比较少,往往直接把实验装置摆上讲台进行演示,这正是当前课堂实验教学的一个弊端。事实上,一个好的实验引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强烈兴趣和求知欲望,还能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运用知识的机会,提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条件,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因此必须注重实验教学的导入,营造科学探索的课堂氛围,以更好地发挥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实验教学 情境铺垫 导入方法   科学实验的事实表明只有当学生被教师设计的实验情境铺垫所感染,或者思维进入预定情境之中时,实验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实验情境的创设实质上是一种背景设置,情景铺垫,目的是使学生进入特定的学习状态。例如,当一个“马德堡半球”呈现在没有情境铺垫的学生面前时,在学生的脑海中只能形成一个冷冰冰的球形铁制品视觉形象。这种孤立的视觉形象脱离了丰富的内涵,它既不能激发观察者的兴趣,更不能激发观察者丰富的联想,学生在心灵深处的感受是非常微弱的。但是,如果教师先介绍发生在1654年德国马德堡市验证大气压存在的惊人实验后,再呈现“马德堡半球”,它在学生的视觉中就成了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生动活泼的历史见证物。由此可见,实验的导入十分重要。那如何更好地导入一个实验呢, 都有哪些方法呢?   一:应用历史事实设计实验情境铺垫。   科学教学中的许多实验在历史上有着特定的地位,在科学发展中起过特定的作用,科学家们为此曾付出大量的、艰辛的劳动。比如上面提到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还有放射线的发现等等。这些实验事实与丰富多彩的历史背景相结合,可以使实验教学更具有趣味性。例如在“阿基米德定律实验”展开之前 ,首先应用历史史料设计实验情境铺垫,介绍“曹冲称象”这一有趣的史实,并根据曹冲称象揭示船的吃水深度→排水量→船与石头的重量关系之间的特定联系,从而为阿基米德定律实验的展开奠定了情境基础。   二:运用问题设计实验情境铺垫。   中学科学实验教学,以验证性实验居多。其教学目的除了验证科学定律以加深理解之外,主要是为了理解、深化及运用科学概念。概念的心理动力是思维,而思维源于矛盾,因而在演示实验前后以及过程中,制造矛盾,提出疑问,主动联想,是设计实验情境铺垫的又一种方法。当然,这些问题的设计,应该围绕实验主体教学的实质展开,即为什么要进行这种实验,进行这种实验所要达到的目的,借以激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的思维从疑问开始,在联想和想象中活跃,在获得正确答案中发展,最后在具体实验验证过程中及结果中得到强化,从而完成一个层次的认识。   很多的探究实验都开始于问题。例如,提出“空气有没有重量?能否称出空气的重量昵?磁铁能够吸引铁块,铁块也能吸引磁铁吗?”这些问题源于生活实际,但又往往被人们熟视无睹,如果能利用好这些问题,那就更使即将展开的实验笼罩上一层趣味的“灵光”。   三:利用实验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设计实验情境铺垫。   随着实验教学的深入,学生不仅需要富有趣味的史料与问题启示,借以烘托实验主体,更需要揭示知识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正是新实验的一个情境铺垫,而新实验又为知识体系添新的素材,为学生的认知思维注入新的活力。   例如,科学教材“电磁感应”这一节中,通过六个电磁感应现象演示实验总结出感生电流产生的条件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有经验的教师在演示“磁铁不动,线框运动,有感应电流产生”之后,启发学生运用运动学中“相对运动”的知识来思考、推理第二个演示实验。事实证明,大多数学生能从第一个演示实验推理出:“线框不动,磁铁运动,同样有感生电流产生。”有了这个判断,教师再加以演示验证,实验效果就非常明显。接着,教师让学生思考第三个实验,即磁铁和线圈一起运动,有没有感生电流?学生的思维由于受到第二个实验的激励,积极性会进一步提高。用同样的方法来处理后面三个实验,学生的思维逐步激活,进入丰富的联想空间,最终得到结论:“只要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闭合电路中就有感生电流产生”。   四:从原实验不足说明问题中导出新的实验。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教学中,学生对沸腾的条件之一达到沸点有很好的理解,可对需要继续吸热这一条件的理解缺乏感性的经验。因此我在原实验的基础上引出补充了如下演示实验。实验装置,在课本(科学新教材七上)第150页图4―59的实验装置中增加一只大号试管和一支温度计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