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爱国忧民情结探微.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杜甫爱国忧民情结探微

杜甫爱国忧民情结探微   【摘 要】杜甫一生都在为国尽力。自小接受儒家教育,以祖先杜预为荣,并因祖父杜审言而致力于作诗歌创作,曾一度认为“诗是吾家事”。颠沛流离、穷困潦倒的生活并未让诗人放弃国家,反而使他的诗歌中多了一份对人民的同情和怜惜。后来他也曾再度为官,但终是未能“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关键词】杜甫 爱国忧民 杜诗   一、杜甫的爱国忧民情结成因   (一)外部原因   1.家庭教育的影响。杜甫是晋代名将杜预的第十三代孙,出身于一个有着悠久传统的官僚家庭。他的家庭和名门士族通婚,遵守儒家的礼教,专门辅助帝王,统治人民。生在这样的家庭中,他也必定自小耳濡目染,以做官辅佐君王为目标。这一点上,他在《进雕赋表》中也有表现,他说他的祖先自杜预以来都是“奉儒守官,未坠素业”。众所周知,中国的封建社会是君主专制,天下之大,莫非王土,所以那时爱国的一大表现就是忠君;而杜甫自小所受的教育,自然使他忠君爱国,一心想要做个能够辅佐君王的好官。   杜甫在人生的早期岁月中一直努力想要从政,他的心思都在如何辅佐君王上,与普通百姓并不亲近。所以他的忧民情结的成因,还要往别的方向找。   2.时代和经历的影响。唐代的读书人在青年时往往有一段或长或短的漫游时期,他们用这段日子四处游历,一则开阔眼界、获取知识,一则进行自我宣传,为以后的生活做铺垫。于是,杜甫在他二十岁到二十九岁的十年间也做过两次长期的漫游,这两次漫游的经历让他长了见识,为以后成为一位爱国忧民的伟大诗人打下了基础。   后来,他离开了长安,走到了人民群众中去。渐渐地,他的诗歌在反映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平添了一份对人民的同情和怜爱,更加的成熟、动人。而在游历或者流亡的过程中所看到的祖国山河,也使得诗人的胸襟变得更加开阔,也为他的诗歌增添了一份大气。   (二)内部原因――心中的大爱   杜甫能够成为一代伟大的诗人,能够被誉为“诗圣”被后人传诵至今,自然是有他的过人之处。他自小习文,七岁便能作诗,青少年时期的漫游,让他开阔了眼界,写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样豪气万丈的诗句。这首妇孺皆知的《望岳》,也让我们初步窥见了诗人博大的胸襟。有此博大胸襟之人,心中必有大爱。这种大爱使他不局限于身边的小圈子,而是把眼光放在更宽广的地方,爱人民、爱国家,甚至爱自然界的一草一木。   1.对自然的爱。杜诗中除了描写现实的叙事诗外,还有不少描写自然的诗歌。在那首《望岳》中,他写道:“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泰山的壮丽景色跃然纸上。不只是自然美景,对自然中的动物他也是爱着的。他写鹰――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他写马――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他写鸭――花鸭无泥滓,阶前每缓行。他写燕――旅食惊双燕,衔泥入北堂。诗人观察入微,笔下的动物栩栩如生。若不是心中有爱之人,要想写出这些,绝非易事。   2.对人民的爱。前期的杜甫一心为仕途奔波,再加上当时的处境并不算窘迫,所以对于民生疾苦也体味不深。“安史之乱”之后,他开始了流亡生活,拮据的生活、坎坷的经历让他近距离的感受到了百姓的痛苦,对人民有了同情怜爱之心。他的诗许多都反映了民生疾苦,饱含同情和愤懑。   打仗为开疆扩土稳定社稷,最终牺牲的还是百姓。杜甫笔下的人物形形色色,上有白发老者,下有稚子孩童。他们或为国效力,战死沙场;或被迫从军,与家永别;他们为离别而哭泣,为不公而喟叹;或坚韧,或悲戚。但,无一不是诗人用心去感受、记录下来的现实生活的写照,句句含情。   3.对家人朋友的爱。对亲人情深至此,对友人亦是。青年时同游的李白、高适,后来的岑参、郑虔、严武,甚至在最后的日子里遇到的苏涣,他无一不真诚对待。漫游时,他写诗记叙那段欢乐的时光;分离后,他又写了许多怀念的诗。其中,为李白写的占多数。   二、杜甫的爱国忧民情结在其诗中的表现   (一)爱国情结在其诗中的表现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天下太平之时,当尽忠职守,辅佐帝王治理江山;一旦战乱爆发,则当助君平复战乱。“安史之乱”爆发前,唐王朝曾一度辉煌。那时的杜甫想着做官来报效朝廷,写出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样充满斗志的诗句。他虽是文人,可在“安史之乱”时也不甘坐以待毙,长途跋涉只为投奔皇帝以尽一己之力。当时的杜甫已是疾病缠身,却还是写出了“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这样心系战事的句子。   在最后的岁月中,诗人拖着病重的身体,也不忘关心国事。不仅如此,他在之前之后的日子里还多次劝谏家人朋友为国效力。例如他的《莫相疑行》,其中不无对幕府生活勾心斗角的忧郁,但也含着劝谏,他说:“寄谢悠悠世上儿,不争好恶莫相疑!”再如他在送严武的诗中勉励他: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希望严武能够做个真心为国的好官。   (二)忧民情结在其诗中的表现   《兵车行》中,他将征夫与家人离别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