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撑开东海上空安全大伞
撑开东海上空安全大伞 20世纪50年代,为应对苏联远程战略轰炸机与日俱增的威胁,美国联合加拿大创设了全新的“防空识别区”。60多年后,“防空识别区”的概念再度升温,不过这次爆发的源点不在遥远的北美大陆,而在中国的东海。2013年11月23日,我国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规定所有飞入识别区的外国航空器均要通报飞行计划并服从识别。这是中华民族坚决维护领土主权和领空安全的合法举措,充分体现了我国日益增长的国防实力和渐趋成熟的大国自信。 防空识别区划定后,需要国家具备与之相适应的空中监控预警和作战能力作为支撑,否则,己方识别区无力管辖、任人进出,以致形同虚设,无异于对国家主权的最大亵渎。未来如何有效履行东海防空识别区的职能使命,任重道远。 形势“险恶”的东海 我国东海地理位置比较特殊,韩、日两国及台湾由北至南呈三角之势阻挡了我军通往远海的航路,近海空间显得十分拥挤。从周边环境看,东海防空识别区形势“险恶”。 东海各方势力交织,剑拔弩张,中日在海洋权益、领土主权问题上争议不断,形势十分复杂,存有“擦枪走火”的现实危险;朝鲜半岛局势摇摆不定;我国面临着美、日、韩的联合围堵,战略空间极其狭窄。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我国此次划设的东海防空识别区与日韩划定的防空识别区均有部分重叠,由于划设防空识别区只是一国的单方面行为,并无明确的国际法予以量化和强制,可以想象,未来东海防空识别区内必定“热闹非凡”。 要利剑也要耳目 俄罗斯前防空军司令员雅科夫列夫曾说过:“谁想成为天空的主人,重要的不是拥有多少利剑,而在于拥有多远的耳目。”防空识别区重在“识别”二字,强调的是及时掌握飞入己方识别区内的飞行器情况的能力,只有对方存在威胁或不服管理时,才出动战机执行识别查证或伴飞拦截任务。毫无疑问,监测能力是支撑整个防空识别区有效运行的基石。“防得住”首先要“看得见”,如果侦查预警范围无法完整覆盖己方防空识别区,那么后续行动也就无从谈起。随着军事技术的迅猛发展,广阔的天空中出现越来越多的新身影,未来防空识别区将面临着监控目标多样化的难题,对各国的侦查预警能力都是极大的挑战。 ――隐身技术已在世界主要大国广泛应用并将继续发展。冷战期间,为寻求一种能够有效突破苏联防空网的作战手段,美国先后尝试了提升作战飞机的飞行速度和高度这两种方式,但结果都不尽如人意。后来,一些科研人员建议,可以考虑研制一种能避开雷达探测的战机,用于摧毁对方的监控探测设备,为传统战机趟平道路。于是,世界上第一型实装的隐身战机F-117A应运而生。在1989年美军入侵巴拿马的军事行动中,F-117A首次亮相,这种用“大炮打蚊子”的做法主要是为了检验其实战性能。两年后,F-117A在海湾一战成名,其出色的战斗表现和无一损伤的超高生存能力,让世人第一次见识到隐身技术的不可思议。目前,F-117A已退出历史舞台,F-22“猛禽”攻击战斗机是世界上已列装的最先进的隐身战机,设计最小雷达反射面仅为0.005-0.01平米,足够将苏-27等四代战机的雷达探测距离降低到10―20公里的夸张程度,威胁极大。 ――无人机在军事行动中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人机最初只是作为靶机,用于防空训练。经过不断研究和改进,应用领域得到了充分拓展。由于机动性好,特别是无人驾驶,无人机非常适合执行危险性大的任务,因此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伊拉克战争中,美空军使用“全球鹰”提供的目标图像情报,摧毁了伊拉克38%的坦克和其余大量军事力量。虽然“全球鹰”仅仅承担了3%的全部空中摄像任务,但用于打击伊拉克防空系统的55%的时间敏感目标数据都是由其提供的。2001年10月,“捕食者”无人机在阿富汗发射导弹摧毁了一辆塔利班坦克,无人机的火力打击能力在实战中得到了验证。无人机一般飞行高度高、续航时间长,造成对其持续监控和跟踪拦截的难度比较大,这也是一国防空力量需要应对的考验。 ――“低空、慢速、小型”飞行器等特种目标监控难度大。这类飞行器是令各国防空力量十分头痛的对象。由于体积小,可搭载一定重物,且飞行高度低、地物遮挡多,因此一般雷达很难发现,即使能够发现,探测距离也很短,侦测管控难度较大。 就我国东海防空识别区而言,面对的将是美日最为先进的空中力量,如何做到迅速发现、准确定位将是我一线空海防部队急需研究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从装备体系对作战使命的支撑作用上说,应该围绕识别区构建一套完整的监测预警体系。环顾周边国家和地区,日本在本岛部署了近30处大型固定雷达站,主要配备J/FPS-2相控阵雷达,具备同时监视多批次、大集群目标的能力,覆盖范围超过250公里。同时,日本警戒航空队配备了4架E-767和13架E-2C预警机作为地面雷达探测系统的补充,分别于滨松和三泽基地待命,以随时满足南北两个方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