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嵌鹿形席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代嵌鹿形席镇

汉代嵌贝鹿形席镇   【关键词】汉代;席镇;鹿;贝;镶嵌 中国论文网 /4/viewhtm  【摘 要】嵌贝鹿形席镇是汉代席镇中一种特殊类型,由青铜铸成鹿身,鹿背镶嵌贝壳而成,精致典雅,集实用性和艺术性于一身。文章对考古发掘出土的嵌贝鹿形席镇的特征、流行年代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其所包含的文化内涵,认为它反映了汉代人向往长寿富贵、功名利禄的心态。同时,文章也对嵌贝鹿形席镇的使用情况和出现原因等作了初步讨论。   席镇,是用来压席子角的。汉代人的主要起居方式是席地而坐,席子被广泛使用,为避免起身和落座时折卷席角,遂在其四隅置镇[1]。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汉代出土的席镇造型丰富多样,大多为动物造型,常见的有虎、豹、羊、鹿、熊、龟、骆驼等,少数为人形镇、博山形镇等,一般一套4件,质地主要有铜、铁、石,少量金、银等,常使用鎏金、错金银、镶嵌等工艺[2]。在众多席镇中,嵌贝席镇形制较为特殊,是以青铜铸造,再镶嵌贝壳而成,造型有鹿形、羊形、龟形等,尤其以鹿形最为常见。嵌贝鹿形席镇在汉代墓葬的考古发掘中屡有出土,下文将对已发表资料进行初步梳理,并分析其文化内涵。   一、嵌贝鹿形席镇的考古发现   1957年,河南陕县(今三门峡市陕州区)后川第3003号墓出土4件。一为雄鹿,作蹲伏状;另外三个为雌鹿,作侧卧状,皆转首左视。四鹿颈部细长,臀宽而丰圆,短尾或曲卷,或曳后,四肢前躬后屈,背嵌褐色斑纹大贝壳。以3003∶49为例,长11.2厘米,高10.2厘米(图一)。该墓为大型砖室墓,年代约为西汉中期[3]。   1975年,辽宁新金县(今普兰店市)花儿山汉墓M7出土4件。铜铸鹿身,表面鎏金,背嵌虎斑贝壳,内填细沙。贝壳上的斑纹已被腐蚀掉。为雌雄各两件,均作屈卧状。雄鹿头部较宽,额有花纹,背上嵌铜角,绘红彩。雌鹿头部窄小,无角,背上只绘红彩为耳,长11.4厘米,高6.2厘米(图二)。该墓为大型积贝墓,夫妻合葬,年代?槲骱和砥?[4]。   1975年7月,山西右玉县常门铺西汉晚期墓葬M4出土4件。形制相同,大小一致。均置于棺前,摆放成方形。鹿作屈卧状,二目涂染朱红。头、角、身躯为铜质鎏金,背嵌一大型斑纹贝,内以铅填充。长10厘米,高5厘米,宽6.3厘米(图三)。此墓为大型竖穴木椁墓,墓主人龙未央被认为是中级武职官员[5]。   1987年3月,山西襄汾县吴兴庄一座俗称“将军墓”的大型汉墓被盗,追缴回4件鹿镇。形制、大小均一致。鹿似为幼鹿,体型稍小,鹿身铜铸鎏金,背嵌虎斑贝(原文称玳瑁,恐有误)。长7.5厘米,高4.2厘米,宽5厘米(图四)。该墓年代为西汉晚期,随葬有精美雁鱼灯、博山炉等,墓主人身份显赫[6]。   1994年秋,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八拜西汉晚期墓葬M3出土2件。此墓曾被盗,原本应为4件。两件形制相同。以M3∶17为例,卧鹿状,昂首,圆眼,鹿角呈枝状向后延伸,平底。腹部中空,包嵌一虎斑贝,斑纹已模糊不清。铜鹿表面鎏金,鹿眼、颈、角部绘有红彩。长10.4厘米,高5厘米(图五)。此墓规模较大,虽遭严重破坏,但征集回的随葬品丰富[7]。   1996年6月,安徽巢湖市放王岗1号汉墓出土4件。因鹿背部呈盘状内凹,原报告称“鹿盘”,通过与保存完整的鹿镇比较,笔者认为定为鹿镇较为合适。鹿身铜铸,表面鎏金,4件形制、大小相同。卧鹿造型,鹿头昂起,双眼圆睁,两耳竖起,背部中空略呈椭圆形浅盘状,出土时还残留有少许白色粉状物,可能是贝壳腐朽的痕迹。四足屈伏,平底。外底部用双线刻划出粗犷的云气纹(图六)。其中FM1:294“盘口”长10.2厘米,宽6.5厘米,通高5.6厘米。该墓为大型竖穴木椁墓,年代约为西汉中期。墓主人吕柯被推测为西汉中期该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或富甲一方的大商贾[8]。   2010年3月,辽宁普兰店市姜屯汉墓M41出土4件。形制、尺寸均一致。卧鹿状,铜鹿表面鎏金。昂首,圆眼,双耳下耷,四肢蜷卧,平底。背上镶嵌有虎斑贝,贝壳内填充有细沙,斑纹现已腐蚀剥离。通长11厘米,通宽5.9厘米,高5厘米(图七)。该墓为大型积贝墓,年代为西汉晚期,墓主人身份地位较高[9]。   2015年,江西南昌市海昏侯刘贺墓及其墓园的考古发掘中出土数件鹿镇。鹿身铜铸,表面鎏金。均为卧鹿造型,鹿首上扬,或长角或无角,背部中空(图八)[10,11]。笔者推测与放王岗汉墓出土鹿镇情形相似,背部可能原来镶嵌有贝壳,或因保存环境不佳而腐朽。   除考古发掘出土外,嵌贝鹿形席镇在博物馆等文博机构也有收藏。如上海博物馆收藏有一套4件鹿形席镇,三雄一雌。鹿身均为青铜鎏金,鹿背镶嵌虎斑贝。鹿首昂起,四肢屈卧。贝壳内灌满铅料(图九)[12]。   综上所述,汉代嵌贝鹿形席镇的基本特点有:1.鹿身均为铜铸鎏金,背嵌虎斑贝,内填充铅或细沙以增重。2.鹿多呈屈卧状,昂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