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西全州县丧葬俗文化现象解读
广西全州县丧葬礼俗文化现象解读 摘要:广西全州县丧葬礼俗作为民俗的一种由民间创造和享用的具有传承性的文化现象,反映了当地民众的群体心理和礼俗观念。文章在描述广西全州县丧葬礼俗中的备丧、居丧的基础上,分析了其特征、意义和发展趋势。 中国论文网 /4/viewhtm 关键词:全州县;丧葬礼俗;文化现象 丧葬礼俗从“人猿揖别”、原始人类在劳动与生活中逐渐产生“人”的意识的远古时代起,就慢慢产生、发展、形成而流传于世了。成千上万年来人类形成的丧葬礼俗经过演变和发展,成了历史沿袭过程中积淀、留存下来的一种传统的文化现象。任何一个民族或地区的丧葬礼俗仪式都像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在历史传承中静静地流淌,散发出它独特的文化蕴味。广西全州县的丧葬礼仪就是这样一种具有典型地方特色的民间习俗文化样式。 一、全州县丧葬礼俗现状 (一)葬式 全州历来实行土葬。土葬的产生与流行,跟当地人的土地崇拜和鬼魂观念密切相关。全州人以种植业为主,因此,土地不仅仅是万物生长的首要条件,而且是当地人民赖以生存和生活的根基,视土地为生命之本。故而土地被人们“人格化”或“神化”就成为极其自然的事情。 土葬的形成还与人们的鬼魂观念有关。自古以来人们就相信人死后会转化为脱离肉尸的鬼。《说文解字》云,“人所归为鬼。”[1]鬼,这一子虚乌有却又无处不在的精神怪物,经世不灭。这种传统的信仰观念可谓是根深蒂固。那么就要为“鬼”找一个“家”。而土地广阔无垠、深厚无底,自然是一个最佳的选择。《礼记?祭义》云,“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骨肉毙于下,阴为野土,其气发扬于上,为昭明。”[2]《礼记?郊特牲》也清楚地载道,“魄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故祭求阴阳之义也。”[3]人们认为如果死者不入土,死者的灵魂必然游荡于世间,终日不得安宁,这对生者来说也是一种威胁。因此,土葬的另一种文化含义,也可以说是生者畏惧死者亡灵而采取的一种处理死者尸体的方法。 此外,选用土葬,也是根据实际的需要。《吕氏春秋?孟冬纪?节丧》中说,“凡生于天地之间,其必有死。所不免也。孝子三重其亲也,慈亲之爱其子也,病于肌骨,性也。所重其爱,死而弃之沟壑,人之情不忍为也,故有葬死之义。葬也者,藏也,慈亲孝子之所慎也。”[4]这符合汉族人民的生活习惯以及慎终追远的伦理情感。《孟子?滕文公上》亦云:“盖上世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他日过之,狐狸食之,蝇蚋姑嘬之。其颡有,睨则不视。夫??也,非为人??,中心达于面目,盖归反?{?t而掩之。掩之诚是也,则孝子仁人之掩其亲,亦必有道矣。”[5]实行土葬,可以防御人和其它动物对死者的侵扰和破坏。 (二)丧葬过程之前的准备活动 “人生七十古来稀”,这是对生命不能长久而必然走向死亡的规律的总结与慨叹。[6]步入晚年,一些在丧葬礼式过程中的必备物料如棺木、寿衣等,就已经被提前准备好了。 1.置棺:《易?系辞下》中说,“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7]木棺是以木料制作的直接装盛死者的长方体形葬具,以人体长宽度为原型制作而成,棺盖呈龟背形,棺头(入殓时死者尸体头部一侧)比棺尾略大、略高一些。 2.缝制寿衣、寿鞋:在当地,人们忌讳直接称老人去世为“死了”,而是委婉地称“满寿”,所以,逝者穿的衣裳鞋子称作“寿衣寿鞋”。寿衣外形像旧时的长袍。寿鞋,就是布鞋,完全用手工一针一线缝制而成,鞋底锈有繁体的“寿”字。 3.选择墓地:在当地,由于实行土葬,墓地就被视为死者的最终归宿,因此,当地人把墓地的选择看作是安葬死者的头等大事。墓地要选在地势宽广、山清水秀的地方,从而可以使死者安息地下并保佑子孙后代。这些择墓观念实质就是人们在用一种虚无的情感来诉求彼岸的幸福,反映了生者对死者的“寄托”,以及对家族人丁兴旺的美好愿望。 (三)丧葬礼仪过程主要的活动 1.初终:老人将逝,亲属守候身旁。人们认为死亡的一刻,既是终了人世的一刻,也是向着另一个世界出发的时刻。古人对送终是十分重视的。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之义》:“圣人知之,故多其爱而少言严,厚养生而谨送终,就天之制也。”[8] 2.报丧:此程序一定是老人的儿子、孙子亲自完成。报丧对象为亲戚、故旧生前友好和村里各家各户。报丧不仅是一种形式上的礼仪,更是一种与亲属家人一起分担悲痛的做法。 3.成立治丧机构:全州县乡村的治丧机构,孝子恭请村(乡)里德高望重的人到家里商量,请求帮助治理丧事。由总管丧事的人分配村民进行各项具体治丧事务。如挖掘墓穴、请乐队、采买物料、贴挽联、迎接亲友、炊事后勤等。 4.饰容:给死者饰容,俗称“装衣”和“穿寿衣”。寿衣为单数,一般为五至七件。 5.入殓:饰容后,举尸入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