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Mn2CrV具钢裂纹成因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9Mn2CrV具钢裂纹成因分析

9Mn2CrV磨具钢裂纹成因分析   摘 要:为了探明淬火条件是否是9Mn2CrV磨具?材料形成裂纹的主要原因,实验得出形成裂纹的主要诱因有2个,材料内部存在着大量孔洞;在材料内部产生了局部部分脱碳现象。 中国论文网 /1/viewhtm   关键词:磨具钢;裂纹;淬火;脱碳   中图分类号:S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931024   1 材料的履历   材料名称:9Mn2CrV;   供货状态:轧制后750℃球化退火;   供货尺寸:65mm×250mm×6000mm;   供货批号:08203013085;   热处理加热方式:盐浴加热;   淬火温度:810℃;   淬火介质:德国好富顿K淬火油(HOUGHTO-QUENCH K);   回火温度:180℃;   工件型号、图号和规格:MC593382、G103-302、65mm×250mm×2040mm;   发现裂纹的工况:2008年8月份始,曾多次观察到回火后的工件在磨削过程中材料中出现方向各异、长短不等的裂纹。   2 实验方法   A.晶相照片   实验装置:GPV-2A金相变频调速抛光机,Unimet union 8321显微镜;   研磨砂纸:400、600、800、1000、1500号水磨砂纸;   抛光膏粒度:1微米抛光膏;   蚀刻试剂:4%硝酸酒精,酒精纯度大于99%;   照片像素:1600×1200;   具体操作:将试样固定在试样夹中,观察面朝下;把试样放在玻璃板上(打磨面朝下),观察并调整试样与玻璃板之间保持水平。随后,用水磨砂纸打磨试样,按砂纸序号从400~1500由低到高逐次打磨,使表面达到用肉眼看不出磨痕,再用1μm的金刚石抛光膏在抛光布上抛光,直至细小磨痕全部抛掉;用酒精净化试样表面并热吹风吹干。试样制备完成后,首先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并拍摄相应特征部位的金相照片。之后,根据需求再用4%的硝酸酒精,蚀刻试样表面2s,并用酒精将试样表面擦洗干净,随后热吹风吹干,观察并拍摄试样蚀刻后的金相照片。   B.显微硬度   实验装置:HVS-5数显小负荷维氏显微硬度计;   载 荷:200gf;   加载时间:35s;   具体操作:拍过金相照片之后,为了确认裂纹表面是否出现脱碳现象,通过显微硬度测定进行了验证。在400倍显微镜下观察试样表面,确定打硬度部位,然后自动加载200gf保持35s,标定压痕对角线长度,打印出硬度值。一共测6点,紧靠裂纹处,离裂纹50μm和75μm处,离裂纹远处各2点,并比较各处硬度的高低。   3 实验数据   试样经过打磨、抛光之后,在100倍的显微镜下观察试样表面形貌,在同一视场内观察到了2条裂纹的尾部。如图1所示,可以看到2条裂纹尾部的轮廓均比较柔和且无规则,因此可以推断裂纹生成的主要原因不应当是淬火条件,这是因为由于淬火条件直接造成的裂纹其裂纹尾部的轮廓一般比较刚直并具有一定的规则。   图2和图3所示为在400倍下观察到的裂纹近旁不同部位出现的网点状氧化微观形貌,如图2、3所示,在裂纹内侧的不同部位均出现了程度不尽相同的网点状氧化组织,网点状组织数量不是太多说明其氧化程度尚轻。网点状氧化组织表明裂纹在淬火前已经存在于材料之中,后在淬火加热过程中发生高温氧化所致,因为经过较低温度回火处理的裂纹不会出现网点状氧化组织。另外,由图2、3还可看到,裂纹的形状是不规则的且裂纹中间还夹杂有许多白色物质。由此可以推断,裂纹主要不是淬火条件所致,因为由于淬火条件不当导致的裂纹其形状是规则的。   另外,在200倍下,通过显微镜在试样的不同部位观察到了材料中存在着呈线性分布的组织缺陷,其结果分别示于图4和图5。通过图4和图5,可以看到组织中呈线性分布的组织缺陷主要为大小不一且部分已经相互贯通的扁平状孔洞,这些孔洞具有线性呼应的趋势,如图中红线所示。可以推定,由于原材料中存在着杂质或缺陷,在试样抛光的过程中,其中的夹杂物被抛掉,从而形成孔洞。一般认为,这些组织缺陷是在轧制过程中由于轧制温度偏低所致。这些呈线性分布的组织缺陷在淬火过程中,由于热热胀的原因在缺陷尖端部位将会产生较大的张应力,在组织内部扩张,这是裂纹形成的主要诱因之一。   为了观察材料内部的微观组织和分布状态,利用4%硝酸酒精对试样进行了蚀刻,并在400倍下通过显微镜进行了观察,其结果分别示于图6和图7。从图6和图7可以看出,虽然试样的观察部位不同,但微观组织分布却类似,距裂纹较远处组织主要为回火马氏体+碳化物+残余奥氏体,在裂纹附近其组织主要为回火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碳化物存在较少,这说明裂纹附近存在脱碳现象。根据经验,由于脱碳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