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地优秀音乐文化及其保护.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西地优秀音乐文化及其保护

江西地方优秀音乐文化及其保护   江西地方优秀音乐文化非常丰富,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部门为保护江西地方优秀音乐文化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很多成绩。然而,现有保护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亟须解决。要保护好江西地方优秀音乐文化,进而使之为先进文化建设服务,必须创新保护措施。 中国论文网 /4/viewhtm  [关键词]江西;音乐文化;文化保护   [中图分类号]J60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18X(2010)05-0234-04   李艳萍(1967―),女,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声乐教育;(江西南昌330027)黄池(1965―),男,江西教育学院音乐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江西南昌330029)刘艺(1989―),女,四川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学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四川成都610021)   本文为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我省高师音乐专业增设江西地方优秀音乐文化课程研究”(项目编号:JXJG-06-67-1)的阶段性成果。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当前,要搞好先进性文化建设,就必须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江西地方优秀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保护好江西地方优秀音乐文化,对先进文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突出江西,宣传江西,加速江西的崛起也有着重要作用。      一、丰富的江西地方优秀音乐文化      (一)戏曲音乐文化   江西戏曲音乐文化非常丰富,其声腔主要由有代表性的弋阳腔、宜黄腔、采茶戏等构成。经演变发展,弋阳腔、宜黄腔又逐渐形成为各地的高腔,现存的有饶河高腔、都湖高腔、东河高腔、旰河高腔、海盐腔等。江西共有七大地方剧种,分别为赣剧、都湖高腔、东河戏、旰河戏、宜黄戏、西河戏、宁河戏,另有南昌采茶戏、高安采茶戏、赣南采茶戏等十四种地方小戏,分布在全省各地。地方大戏剧的唱腔以“高腔、昆腔和乱弹为主,器乐由文场曲牌和武场锣鼓两部分组成;地方小戏的唱腔常以本高调、茶灯调等为主,器乐也由文场曲牌和武场锣鼓两部分组成” [1](P9-P17)。   (二)民间歌曲文化   江西有十一个设区市,由于各区域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政治因素等的差异,江西民间歌曲文化非常丰富,主要依托号子、山歌、小调、歌舞曲、风俗歌等民间歌曲构成。号子音乐反映劳动场景和情绪,有着粗犷、坚定、豪迈的性格,如万安的《齐心合力过险滩》、永新的《过一重山来又一重天》等。山歌曲调质朴、节奏自由、形式短小,是劳动人民在山野劳动和日常生活中抒发情感时所唱的歌,如兴国山歌《赞八仙》、《曹操带兵征江东》等。小调反映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娱乐消遣,多以分节歌形式出现,如吉水的《十二月疙》、定南的《十二月跌苦》等。歌舞曲是人们在节日或仪式上进行载歌载舞活动产生的音乐,具有生动、明快的特点,如安远的《班鸠调》、遂川的《十二月花》等。风俗歌是反映风俗活动基本内容和特征的民间歌曲,可划分为季节性风俗歌和非季节性风俗歌两类,如莲花的《辞嫁哭别》、大余的《年歌》等。   (三)曲艺音乐文化   江西曲艺音乐文化历史悠久,其以说、唱为手段来描物写景、倾诉感情、表达故事、刻画人物形象,在音乐文化中具有重要影响。江西优秀曲艺音乐文化众多,根据江西曲艺音乐的历史发展脉络和曲艺在各地区存在的不同形式,《中国曲艺音乐集成#8226;江西卷》将江西曲艺音乐文化的主要内容与形式分为“有说有唱,以唱为主,用渔鼓筒为节奏乐器的渔鼓古文类曲种;以唱为主,甚至只唱不说,用丝弦伴奏的清音串堂烧类曲种;以唱为主,辅以说的成份,其节奏与速度变化较为丰富,用一面鼓为伴奏乐器的鼓书鼓歌类曲种;以走唱或站唱为主要演唱形式,唱腔主要成分为数唱,即接近口语的数板,以竹板或单面锣鼓伴奏的数唱踏歌类曲种”[2](P8-P12)等四大类型。这四大类中有很多代表性音乐,如《珍珠塔》中的《波阳渔鼓调#8226;慢板文韵》、南昌清音《东湖十景》中的《鲜花调》等。   (四)民间器乐音乐文化   江西民间器乐音乐文化源于民俗活动,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8226;江西卷》,通过大量史料研究,将江西民间器乐曲分为“以管弦乐器(或仅用管乐器)与打击乐器演奏并重、气氛热烈的吹打乐;以全部用打击乐器演奏,场面热闹、威猛、喜庆为特征的锣鼓乐;以两三件弦乐器、吹管乐器为乐队组合核心,加入梭子、云锣等打击乐器,常用于民间红白喜事、新屋落成等民俗活动的丝竹乐三大类”[3](P10-P16)。这三大类型的优秀曲目也很多。此外,宗教音乐在江西器乐曲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主要是道教音乐和佛教音乐。这些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江西器乐音乐文化。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