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之九出辞气远鄙倍.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出 辞 气 远 鄙 倍 「评析」   曾子与孟敬子在政治立场上是对立的。曾子在临死以前,他还在试图改变孟敬子的态度,所以他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有引出话题的作用。君子在道德上应该重视的三个方面:一是“动容貌。斯远暴慢矣”,强调了礼对举动容貌方面的指导作用;二是“正颜色,斯远信矣”,强调了礼对外在表情和内在感情方面的指导作用;三是:出辞气,斯远鄙倍矣”,强调了礼对语言语气方面的指导作用。礼养于中则行于外。打好礼的思想基础,言谈举止就会合于礼。这是修身之要,为政之本。对于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合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价值。 【读解】  言与不言的利和弊     “言语者君子之枢机,谈何容易!”(唐太宗语)   是啊,谈何容易。说话是一门艺术,不少人一辈子也没搞懂。   一方面,“一言而可以兴邦”,“一言而丧邦。”(《子路》)三 寸不烂之舌,敌过百万之师。因此,可以发挥语言作用的时候不 去发挥,是失去机会,失去人。   另一方面,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出言不当,反自伤也。” (《说苑》)因此,要看人说话,不轻易开口。一旦开口,则“言 必看中”(《先进》),说到点子上。既不失人,也不失言。   有道是:   知音说与知音听,   不是知音莫与谈。 从人生经验中知道,朋友之间这样,乃至在家庭中父母、夫妻之间也是这样,正在对方不如意的时候,去提出问题来谈,当然倒楣,这是时机不对。我们看到许多年轻朋友,做人家的干部,在长官那里碰了大钉。回来,一肚子牢骚。其实那个长官今天也许有件别的事情,心里正在烦,做干部的跑进去,报告不相干的事,乃至与他心里的事有关连,就正好触上了霉头。所谓:“薄言往诉,逢彼之怒。”所以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之间,说话真难。这是要有许多人生经验累积起来,才会了解的。学校里同学之间相处,社会上同事之间相处,经常会碰到这种事情,说的不是时候,结果意见相左了。 16-6孔子曰:“侍于君子(1)有三愆(2):言未及之而言(3)谓之躁(4),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5),未见颜色而言(6)谓之瞽(7)。” 「注释」钱穆《论语新解》 (1)君子:有德位者之通称。 (2)三愆:愆,音qiān,过失义。 (3) 言未及之而言:如问他人而己对也。 (4) 躁:轻躁,不安静。此字或本作傲, 谓以己知傲人所不知。 (5)隐:有所隐匿,不尽情实。 (6)未见颜色而言:谓不避厌恶,为唐突之言。 (7)瞽:音gǔ,无目者。不能察言观色,犹如无目也。    【读解】把握好说话的时机       这里的君子指长官、前辈等,用朱熹的解释,指“有德位之 通称。”其实,就是一般朋友。同学、同事之间说话,这里的几点 也都是适用的。   孔子所指出的三个毛病,的确也是我们一般人容易犯的,第 一个毛病是急躁而爱出风头,没有耐心听人说话的涵养,对于一 个领导者来说,这一点尤其致命,第二个毛病是阴隐,该说话的 时候不说,给人以城府很深,人很阴的感觉,尤其容易失去朋友。 第三个毛病是不长眼睛,说话不看人家的反应,只顾自己说得痛 快,得罪了人自己还不知道,这是炮筒子一类的人,尤其不能做 与人交往、接待、洽谈等方面的工作。  好言一句三冬暖,话不投机六月寒。   如何把握好说话的时机,这的确是非常重要的。   孔子周游列国,劝说君王,所以对如何与达官贵人们说话很 有心德,很有体会。从一定意义上说,这里的一段话正好是他的 经验之谈。对我们来说,当然不仅仅是对付达官贵人的问题,诸 如商务谈判、公关工作、一般社交,都需要掌握谈话的艺术。孔子 的经验之谈不是正好提供给我们借鉴吗? 【读解】不言则已,言必有中      据说因为公元前517年鲁昭公曾经以长府为防御抵抗过季 氏.所以当季氏把鲁昭公赶走后,便要改建长府,以消除其防御作用。闵子骞认为,关键不在于长府有无防御作用,而在于人是否正义有道,是否得民心。孔子很欣赏他的见识,所以称赞他不 言则已,“言必有中”。   释疑解惑:孔子为什么说闵子骞“言必有中”,一说就切中要害? 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修建府库如若改制,则违背礼制,有僭越之嫌,同时加重赋税,增加百姓负担。子骞反对违背礼制,认为应有利百姓 二是回答有艺术性,先是一个肯定句“仍贯旧”,接着巧妙的缓和语气,改为无疑而问“如之何”,接着马上补充一个语气坚决的的反问句“何必改作”。语言跌宕,松紧有致,语气舒缓自如恰到好处,这样容易使自己的言论得以顺利采纳 14-25蘧伯玉(1)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译文」   蘧伯玉派使者去拜访孔子。孔子让使者坐下,然后问道:“先生最近在做什么?”使者回答说:“先生想要减少自己

文档评论(0)

187****50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