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两岸合作 出重围
两岸合作 突出重围 摘要 清王朝衰败最明显的特征之一是制海权的彻底丧失。追溯清政府制海权彻底丧失的重要历史原因之一,便是我们已经拥有了控制海洋的实力,但却未有建构海权的意识。清王朝遭遇的各列强国家的利益均沾和割地赔款,给中华民族留下了被割裂,以及与邻国无穷尽的东海和南海纷争。与此同时,在没有国际法话语权的境况下,我们还面临充满战争危机的领土变更原则的威胁。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而两岸真诚合作,便是以和平方式突出世界盛行的“丛林法则”重围的最佳方式。 中国论文网 /4/viewhtm 关键词 海权时代;海洋之殇;和为贵;丛林法则;领土变更原则;民族利益;孙子兵法 作者简介 孙小迎,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研究员,广西 南宁530022 中图分类号 D8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4434(2009)05-0073-05 尽管中国拥有数百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但用现代通行的海洋文明的眼光看中国,它肯定不是一个海洋国家。上溯到19世纪的海权时代,因为中国没有以把握制海权为目标的海洋战略,以至于其拥有亚洲一流装备的海军却不堪一击;以至于丧权辱国遗患无穷;以至于到现在,即使是在我们自己的海域――东海、南海,也不得不遭遇周边国家毫无道理的侵占和不断的蚕食。诚然,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呼吁和平的时代,所有蓄意挑起战争的人和事都将遭到国际社会的痛斥。中国人是爱好和平的,但也不能一厢情愿,因为现在仍是丛林法则盛行的时代,简言之,这是一个“崇尚强权”和“好心没好报”的时代。现实告诉我们,没有力量的和平已经无数次遭受强权的践踏;仅仅要求单方谦恭礼让的和平也从来不能填满贪婪的胃口。还譬如,充满战争危机的领土变更原则――“实际占有”和“有效控制”却在解决领土争端中具有国际法的最高效力。拥有绵长海岸线的偌大中华民族,紧靠太平洋而未能得海洋之利,且一百多年前始败于海洋,且至今未能彻底翻身,且两岸阻隔他人得利。这是华夏子孙不能不认真思考和认真对待的问题。 一、中华民族的海洋之殇 在绝大多数的历史长河中,作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汉民族本身,在其根深蒂固的“以和为贵”的价值观影响下,是不愿意搞扩张的,所以常常会不很在意所谓的海权。尽管在早于英国工业革命的15世纪初,郑和就已经率领庞大的船队七次下西洋。在这七下西洋的壮举中,郑和的船队不仅遍访西太平洋,甚至是多次去到了印度洋沿岸国家,而且打击了海盗,实际拥有了南中国海乃至于马六甲海峡的制海权。但郑和们并未乘此机会开疆扩土,并由此劫掠更多的财富。以至于此次壮举不仅为后世留下了智愚参半的评价,也留下了无限的遐想。当然,当年的郑和们应该留下更为适应于即将到来的强权争霸时代的海权理论与实践。然而不无遗憾的是,郑和的和平理念与行动仅仅辉煌于他的那个时代。 更为戏剧性的历史是,几个世纪后,这个曾经的海洋强国和拥有历史上最辽阔疆域的清王朝最明显的衰败,竟是制海权的彻底丧失。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魏源受林则徐之托编成被梁启超誉为“经世”著作大型图书《海国图志》。尽管这部书囊括了世界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法律、文化、宗教、历法以及西方国家各种先进科技知识,被誉为“百科全书”,并对当时思想界产生重要影响,而且能够使中国确立海权意识。遗憾的是,它未能了却林则徐亡羊补牢的心愿。清王朝及李鸿章“苟且和平”的思维,限制了中国海权理论和海军的发展。清王朝的近海和沿海作战悉数战败,福建水师包括船政学堂和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最终导致欣喜若狂的列强们对中国这块巨大“肥肉”的“利益均沾”――开放通商口岸,割地赔款,其中包括割让台湾,给中华民族留下了至今未愈的百年创痛。 曾经强大的清王朝遭此巨大变迁,致使获得了极大利益的日本学者也不得不战战兢兢。在明治二十九年(1896年)4月,即《马关条约》签约仅1年之后,日本文学博士重野安绎和河田?`共同编著的《支那疆域沿革图》,已经将台湾全岛、澎湖列岛及附属各岛划入了日本的版图。其实,从重野安绎做的叙看,这本《支那疆域沿革图》的编撰更兼警醒作用。重野安绎说“吾常谓,凡建国本于武则强,基于文则弱。今观支那历代疆域,汉、唐、元、清最大,周、宋最小。周、宋主文治存典章,文学灿然可观。然数世之后兵势不捱,国徙地蹙其洛邑临安以后,仅保残喘耳。……汉之历年远逾于西周,唐之历年殆倍于北宋。斯可以知文武得失所在矣。而世儒者偏主文德,动辄举穷兵黩武之说。”“建国之本知武之害而不知文之弊者非笃论也。属者与河田?`,造支那疆域图,将使读史者识地理分合迁变与并,思建国强弱之所由焉。虽然强不常强,如图中台湾一岛。清始得之而今失之,岂非以前雄武而后文弱?邪?览者又可不思主所张弛哉?” 清王朝由强大到衰弱的过程确实值得有识之士痛心疾首,作为历史教训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