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壁注公诗考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壁注公诗考论

李壁注荆公诗考论   [摘要] 王安石诗李壁注,是最著名的宋诗注本之一。本文重点对李壁后期仕历及注荆公诗的具体时间、李壁注荆公诗所据底本的版本系统等问题进行了探索。通过考辨指出,李壁实际居住抚州的时间不到两周年;李壁注荆公诗所用底本与今所见詹大和本、王珏本虽属同一系统,但差别较大,当为更早的版本。 中国论文网 /4/viewhtm   [关键词] 王安石诗;李壁注;考辨   [中图分类号]1222.7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139(2006)02―0077―05   李壁(1159―1222),字季章,眉州丹棱(今属四川)人。为南宋著名史学家李焘之子。《宋史?李壁传》(卷398)称:“壁少英悟,日诵万余言,属辞精博。周必大见其文,异之曰;‘此谪仙才也。’孝宗尝问焘:‘卿渚于孰可用?’焘以壁对。”李壁与其父李焘相比,虽同具英悟超凡之才,然李焘性刚正,重操守,不与世迎合,故声名高一时;李壁惜名节不及其父,游刃于韩?腚小⑹访衷都洌?位至执政,而声誉颇受损。《宋史》本传载李壁嗜学如饥渴,群经百氏搜抉摩遗,于典章制度尤综练。所著有《雁湖集》100卷、《涓尘录》3卷、《中兴战功录》3卷、《中兴奏议》若干卷、《内外制》20卷、《援毫录》80卷、《临汝闲书》150卷。若据本传所称,7种书卷目,不计《中兴奏议》,共256卷;若再补以《宋史?艺文志》所载《中兴诸臣奏议》450卷,则总计706卷。以上7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皆未著录,可见在后世流传不广,散佚较早。从7种书名来看,李壁较重视其当代军政事及文学。   李壁著作对后世产生较大影响并流传至今者,当推《注荆公诗》。然《宋史》本传及《艺文志》皆阙其目,其原因学者多有推测,如蔡上翔云:“岂以后来毁荆公者,既众恶其人,而井欲废其诗,以致史家亦不获并载。”但或许仅是一时疏忽所致,非如蔡氏所言。《文献通考》卷二百四十四经籍七十一载云:“《注荆公诗》十五卷。陈氏曰:参政眉山李壁季章撰。谪居临川时所作。助之者曾极景建。魏鹤山作序。”按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所载,书名作“《注荆公集》”,卷数作“五十”。李氏所注者不过荆公之诗,故书名似当以《通考》为当,卷数以“五十”为是。由此我们推定此书在南宋至元初尝以《注荆公诗》为名行于世。真德秀《李壁神道碑》称“晚谪临川,笺王文公诗,为五十卷”;又《鹤山先生大全集》《四部丛刊本》卷五十一载《临川诗注序》一文,则“笺王文公诗”、“临川诗注”亦疑似书名。王水照先生于《王荆文公诗李壁注》前言有云:“本书书名历来著最小异。宋刊本大都作《王荆文公诗注》,如《郡斋读书志?附志》作《王荆文公诗注》,《藏园群书经眼录》作《王荆文公诗注》,严元照《书宋版王荆文公诗注残卷后(庚午)》等。元刊本作《王荆文公诗笺注》。张元济影印本作《王荆公诗李雁湖笺注》。蓬左本扉页无正式书名,今拟名《王荆文公诗李壁注》,取其简明醒豁。”由此观之,《注荆公诗》无疑乃是书名之最朴素者,或许正是其初名。   李壁后期仕历及开始注荆公诗的具体时间,现已比较模糊,我们下面将结合《李壁神道碑》、《宋史》、《鹤山先生大全集》等文献加以考索。《宋史?李壁传》云:“会礼部侍郎史弥远谋诛?腚校?以密旨告壁及钱象祖。象祖欲奏审,壁言事留恐泄。倪胄迄诛,壁兼用知枢密院事(据《李壁神道碑》、《宋史?宁宗本纪》,‘用’当作‘同’)。御史叶时论壁反复诡谲,削三秩,谪居抚州。”本传交待了李壁谪抚州的前后原因,但未明确交待其具体时间。又真德秀《李壁神道碑》云:“明年(即开禧三年)十一月?腚兄铮?兼同知枢密院事。丐罢,除职畀郡。以殿中侍御史奏,降二秩,居抚州。”又《宋史?宁宗本纪》所载开禧三年十一月诛韩促胄等事云:“十一月甲戌,诏:韩倔胄轻启兵端,罢平章军国事;陈自强阿附充位,罢右丞相。乙亥,礼部侍郎史弥远等以密旨命权主管殿前司公事夏震诛韩?腚杏谟窠蛟啊R郧?象祖兼知枢密院事,李壁兼同知枢密院事。(中略)戊子,郭倪除名,梅州安置;郭?Q除名,连州安置:仍籍其家。夺李壁二官,抚州居住。”据上引三条所载可知,李壁在开禧三年(1207)十一月乙女(即初三日)韩?腚斜恢锖螅?因曾与谋,兼同知枢密院事;至是月戊子(即十六日),又为御史叶时论参,削官二秩,谪居抚州。《神道碑》与《本纪》皆言削官二秩,《本传》作削官三秩,误。所谓“谪居”、“居住”、“居”,皆为一义,乃宋代对官员的一种处罚,指定被贬官员在某州居住,不得随意迁移他州,无职事,但活动较为自由,其责罚轻于安置、羁管、编管。李壁谪居抚州,既无职事,又有一定的行动自由,故既有从事著述的时间,又有搜集材料的方便与自由。《临汝闲书》与《注荆公诗》开始于此时,无疑也是一种精神消遣。   李壁谪居抚州究竟有多长一段时间,尚需我们进一步考证。《宋史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