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冷雨夜适读动心书
冷雨夜适合读动心书
年底的江南雨水很多,到了冬天依然绵绵密密,无休无止。绵密的雨丝似乎要落到人心里来,单调的声响容易让人产生倦意,意兴阑珊。这样的雨夜,最适合做点什么呢?
中国论文网 /1/viewhtm
这样的天,是读书和冥想的天。大半个月,我手里或者背包里都会有《巨流河》《燃灯者》《半生为人》的其中一本。
一
选读《巨流河》的时候,是我偏头痛发作最严重的那段时间,本意是想用阅读抵抗疼痛。我似乎忘记了第一次读齐邦媛写到张大飞壮烈殉国情节时带给我的浓重悲伤。很显然我选错了书:这样一本浸润了作者整个成长时期泪水的文字,从头到脚都弥漫着悲伤。头疼欲泪的时候,读这样忧伤的文字,泪水更加不可遏止,而流泪无疑又加重了头痛。但就在这断断续续中,欲罢不能。
恰好给学生上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这一课,于是从正史讲到野史,从国家层面的宏观叙事讲到个体对历史的书写,从司马迁的时代讲到当下,不由得想到了《巨流河》。于是在课上将《巨流河》推荐给学生,甚至有将近一节课的时间,我给学生大段大段地朗读其中的文字。我边读边在教室里徘徊,因为害怕学生看到我含泪的眼睛,我刻意走到教室的后面,压抑着声调里的悲伤。
读这样的片段:“……他走了一半突然站住,说:‘邦媛,你怎么一年就长这么大,这么好看了呢。’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赞美我,那种心情是忘不了的……这一年夏天,我告别了一生最美好的生活,溯长江远赴川西。一九四三春风远矣。今生,我未再见他一面。”尚未开出的初恋之花,因死亡而终生开放在心间,浇灌之以绵延的泪水。
读到这样的句子,也是感慨深沉:“爸爸给我买的是来回双程票,但我竟将埋骨台湾。”因为一次偶然的工作安排,齐邦媛与故乡台海相隔,从此渺远。除了感慨命运之手,还能感慨什么呢?
一个人也许漫长的一生,随着命运的河流颠沛流离,在家国的大命运里,除了感慨人之渺小,还能感慨什么?齐邦媛的命运,其实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我们在历史的洪流中如此渺小,但历史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来讲又是那么的沉重、可以触摸,这???矛盾让人顿生疼痛。
二
前几天,给学生上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一课,课上思绪万里,讲到鲁迅的遗嘱,突然想起自己初中时把鲁迅先生的遗嘱一字不落地抄在笔记本上的往事,于是翻出手机里保存的鲁迅的遗嘱的文档,一边读给学生听,一边解释。
“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当年并不懂,却不知道为何这样的文字会深入脑海。时隔几十年,我再一次读到这些语句,才明白:鲁迅从小因为父亲生病家道中落,又在那样的时代起伏里,看透了人世冷暖,参透了人性。这遗嘱,有太多的不舍和心疼,更有太多的通透和睿智,有太多对现实阴暗面的感喟。
又讲到文中所提到的杨荫榆女士,因为读过杨绛先生的《回忆我的姑母》,所以跟学生们扩展开来讲了关于杨荫榆的身世。这位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位大学女校长,并非不值得纪念。以她为敌的人,判她为军阀的帮凶、封建奴化教育的宣扬者,她也一直承受着骂名。但是,一个法庭不容被告声辩,既辱没正义的名声,也让原告显得理屈,胜之不武。可惜杨荫榆没有留下完整的申诉,她或许相信“是非自有公论”这一说法,以沉默回应荒唐,结果反而使自己成为失去话语权的“阁楼上的疯女人”……在历史的长河中,对个体的评价往往局限于冰山一角。
同行朋友上这一课,之后写道:“焦虑社会中,成功、成名、获利是证明自己存在与幸福的唯一方式和标准。善不再是为人处事的最后底线,对他人仅能苛求‘不作恶’,而闲人看客正好是社会庸众的最佳组成。作为老师,只能点滴累积一切向上、向善、向前的因子,抬升底线,重构共识,试图未来。――《记念刘和珍君》教后感。”也许,正是这样的透彻解读和深度思考,让我们能够伴随那些涌动的年轻生命,一点点读懂生活,读懂人生,并且给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以指引。
三
《燃灯者》是蔡朝阳老师郑重推荐我读的,于是也买来,秉烛细读。这是一个师生之间感人至深的交往故事。周辅成先生和赵越胜先生,这样一对师生,是知己,互相陪伴;周先生是导师,指引和支持赵越胜度过上世纪70年代的黑暗时光,他们互相取暖,更留存生命和思考的珍贵火种。
“在这天地雄阔浑涵之间,我身心如经大涤,止不住鼻酸眼涩。前几日尚觉性命攸关的失?。?今日看来,不过鸡零狗碎。世间何其美好,人生何其诱人,少年心事岂能囿于尺寸得失。”少年赵越胜在一次沉重打击之后,和朋友登高望远,有了这样的感慨。正是有这样的慧根,所以才能有缘分成为周辅成先生的学生,才有这一世的忘年至交。
“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