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植物猎到环境卫士
从植物猎人到环境卫士 有一个少年,从9岁起就疯狂地爱上了植物,不论木本的、草本的,还是开花的、不开花的。他的世界里充满了这些词语:花朵、叶子、草木、花园、发芽、绽放、馨香、盆栽、手绘、自然、淡雅、清新……他就是“少年植物痴”余天一。 中国论文网 /1/viewhtm ■ 余天一非常喜欢植物,喜欢看它们发芽、长大、开花、结果,甚至枯萎。看到花儿开放,他的眼神会马上明亮起来,其他小朋友的笑闹声也勾不起他的兴趣。他会静静地待在花儿旁边,凝视着安静的生物。他会一个人对着花儿微笑,这笑容弥漫着他的整个童年。 余天一从小就喜欢自然,一两岁时喜欢鱼类等海洋生物,上小学后对恐龙化石、石头等地质领域很感兴趣,到了四年级,他遇到了目前为止的最爱――野生植物。他从野生动植物科普图书入门,渐次深入,自学了林业专业的大学课程,某些方面的知识水准相当于“林业大学毕业生”。 小学四年级,余天一得到了一本林业出版社出版的《常见野花》,沉迷于其中的植物图,但是很快,那些印在纸上的植物图鉴就满足不了他的胃口了,他想要亲自去寻找这些植物精灵。“看到一个属有五种,可我只见过一种,就想看到所有的。亲眼看到书上的植物,就像是寻觅到了一个向往已久的宝藏。” 相较于生物专业的大学生,余天一的学习有不同的路径。现在很多大学都注重实践性,会让学生先去野外实习,见识过各种各样的植物,再回去学习。而余天一却是先在植物志上看,再去现实生活中像猎人一样寻找它们。只要有空儿,他就忍不住想出门,在小城的角角落落里看花儿草儿,看得入迷。这种乐趣如同集邮,在苦苦寻觅和孤独探索中表达痴爱。 带着“植物猎人”的标签,余天一开始去各种偏僻的地方寻找稀有植物。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他跑遍了北京周边所有的湿地。在《以北京为名的植物》的记录中,他写道:“北京,也许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是一个既繁荣又荒芜的大都市,繁荣的是人,荒芜的是其他芸芸众生。但其实如果仔细了解这个城市,去它的郊区走走,你会发现其实在远离城区的郊野之中,生命依然在繁荣滋长。就植物而言,北京的特有物种可以说只有一个――槭叶铁线莲,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很多植物都是被外国人首次在北京发现的,因此以北京为名的植物还有不少;它们都散布在京郊那些不为人知的群山之中。” 余天一对植物的痴迷,甚至显得有些疯狂。有一天,他偶然在书上看到绿绒蒿,瞬间就被它湛蓝的颜色吸引。这是一种野生高山花卉,生长在海拔3 000米~4 000米的流石滩和冰川的前缘。那一刻,他在心里种下一定要亲眼看到它的愿望。初一的暑假,他终于说服妈妈带他去云南,虽然走之前查阅了不少资料,但几天的云南之行都没有看到绿绒蒿的踪迹。可他并不甘心,初中毕业后再一次踏上绿绒蒿的寻找之旅,此时他已经在植物爱好者的圈子里小有名气了。一位在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博士生带他爬上了海拔4 000米的高山,经过走几步歇一会儿的艰难过程,余天一终于在流石滩上看到了挺拔鲜艳的绿绒蒿。“在那么荒芜的地方突然就拔起来那么一棵,开着蓝色的花,在阳光下蓝得耀眼,我就觉得我看到神了,膜拜了那么多年终于见到了。”愿望实现后,他把自己的网名改为“绿绒蒿”。 在余天一眼里,植物是美的精灵,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仅仅是看着它们,就觉得生活充满希望。这一乐趣是持久而宁静的。 ■ 在余天一眼里,任何植物都不简单,都深藏着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他要记录它们的成长,要为它们写日记。他对植物的那份爱,不再只是转辗于书页间,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出发”。 早春初始,他匆忙出发了,回来写下《红颜踏雪:早春开花的那些类短生植物》,文字特别细腻。在介绍白头翁时,他写道:“白头翁这个中文名字来自于它们那不凡的果序――每一个果实上都有一根长长的宿存花柱,花柱就像一枚细长的银色羽毛在风中飘荡,而这使得组合起来的果序看似一个长发白须的老者,傲然脱俗,立于无人问津的山野间。” 余天一的微博上贴过一张岩生银莲花的照片,那是几位植物爱好者探险时偶然发现的。那次,他们赶不上大部队,只能往下走,却意外地在公路边发现了一大丛岩生的银莲花,如白衣仙子般在风中舞蹈着,花朵很大,贴着地生长。当时下着雨,他们只好轮流着打伞和拍照。那一个个惊艳的刹那,如今都在余天一脑海里定格成了美丽的记忆,无比珍贵。 突然出现的花草,总是不经意间散发着滋养人心的力量,心亦跟着温暖无比。也许,这正是余天一探寻植物的乐趣――只闻花香,不谈悲喜。 云淡风轻的日子,余天一会约几个植物爱好者上山,听鸟儿轻鸣。阳光暖一点,再暖一点,日子慢一些,再慢一些……其实生命就是这么简单美好。这种细腻的生活在他的记录中就体现了出来:“早春开花植物很多,但其中最有特色的是一类分布于林下的娇小草本植物。这些植物大部分具有位于地下的营养贮藏器官,它们在低温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