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刘兰芝的死因和《孔雀东南飞》的主题.doc

浅谈刘兰芝的死因和《孔雀东南飞》的主题.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浅谈刘兰芝的死因及《孔雀东南飞》的主题广东省深圳市平冈中学 曹清富 摘要:目前主要的古代文学史都认为刘兰芝是被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迫害致死,《孔雀东南飞》的主题也认定为揭露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罪恶。这种建立在庸俗社会学上的观点已严重影响了广大师生对《孔雀东南飞》的解读,影响了对诗歌中丰富的人文因素的体会和把握。其实,作品产生的时代,封建礼教远未成为当时社会大众的价值观,伦理关系也还未按封建礼教来约束。刘兰芝的死主要是由她的自尊叛逆的性格决定的。这种具有时代特征的性格光辉,折射出了汉魏时期自我意识初步觉悟时的真切生动的社会风情。关键词: 封建礼教 封建家长制 主题 性格 自我意识高中课文《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是投水而死。她为什么要投水?目前一般都把原因归结为封建家长制、封建礼教的迫害,或说成刘兰芝为反抗封建家长制、封建礼教而死。《孔雀东南飞》的主题也就概括为揭露封建家长制、封建礼教的罪恶。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中说,《孔雀东南飞》深刻而巨大的社会意义和思想意义,在于“通过焦仲卿、刘兰芝的婚姻悲剧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罪恶,同时热烈地歌颂了兰芝夫妇为了忠于爱情宁死不屈地反抗封建恶势力的斗争精神”。“《孔雀东南飞》最大艺术成就就是成功地塑造了几个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些人物形象来表现反封建礼教的主题思想”。①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中说:《孔雀东南飞》“详尽地写出了一个封建家庭的悲剧的全部经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罪恶。这个故事告诉读者封建礼教制度如何摧残年轻一代的幸福。”②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中说:“它以歌颂爱情忠贞,控诉宗法制度为主题,深度超过以往。”③《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下简称《辞典》)中说:“《孔雀东南飞》的重大思想价值在于:它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早期,就形象地用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④与此同时,论者都不约而同地把作品中的焦母和刘兄说成封建礼教和宗法势力的代表和帮凶:“反面人物焦母和刘兄,是封建礼教和宗法势力的代表。”⑤作品“对于作为封建礼教和宗法势力代表人物焦母和刘兄予以大力的鞭挞……”⑥“焦母刘兄是封建礼教的帮凶”。⑦这种观点至今已大大影响了中学语文课本、教参,影响了广大语文老师和学生对诗歌的解读,影响了对诗歌中丰富的人文因素的体会和把握。其实,我们若比较全面、冷静地考察封建礼教的教义、诗歌的内容、刘兰芝的性格类型以及东汉前后的社会习俗,就会觉得,上述观点是值得商榷的。论者们在讲到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迫害刘兰芝时,大多语焉不详,大有证据不实之感。只有《辞典》说得稍微具体一些:“《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焦母迫害刘兰芝用的是第一条。《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焦母压制焦仲卿用的是孝顺这一条。”⑧我们以为这个说法是武断的。焦母当时的文化素养有多高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在诗中并没有看到她如何引经据典地援引《礼记》条文迫害刘兰芝和焦仲卿。并且,我们都知道:“《礼记》是儒家经典《三礼》(《仪礼》、《周礼》、《礼记》)之一。西汉尚《仪礼》、东汉兼讲《周礼》,三国之后才兴起讲《礼记》之风。”⑨《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发生于东汉末年,三国后学术界才兴起讲《礼记》之风,《礼记》不可能成为东汉时的道德准则,不可能成为那时一部分人的杀手锏和另一部分人的紧箍咒。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还要认定是用《礼记》迫害了刘兰芝、焦仲卿,是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迫害了刘兰芝、焦仲卿,岂不是像在某种作案工具还未产销,就仓促判决谁谁用此种作案工具作案了一样草率么?必须指出,论者们似乎在有意无意地忽视《孔雀东南飞》中大量的违反《礼记》条文的内容。如:“父母存,不许友以死。” ⑩刘兰芝、焦仲卿相约以死,作者对他们的殉情抱有同情、甚至赞赏的态度。如果作者以所谓孝道来评判刘焦,那么,就会从根本上否定他们的置为父母养老送终于不顾的自杀行为。如果当时的社会被所谓封建礼教浸润了,那么,就会将殉情赴死的壮烈认定为大逆不道,就会将这篇诗歌认定为伤风败俗。但这一切并未发生。如:“子妇未孝未敬,勿庸疾怨,姑教之;若不可教,而后怒之;不可怒,子放妇出,而不表礼焉。” eq \o\ac(○,11)刘兰芝“女行无偏斜”,“奉事循公姥”,不算未孝未敬之人。即使焦母硬要以为她不孝敬,也不用生气埋怨。应对她进行教导,如还不听教导就责备她,责备后仍不悔改,才叫儿子把她休掉。而焦母对知书识礼、聪明美丽的刘兰芝总看不顺眼,无事生非,故意找茬,本身就是大大违反礼教的。如:“子妇有勤劳之事,虽甚爱之,姑纵之,而宁数休之。” eq \o\ac(○,12)意思是说,

文档评论(0)

187****50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