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斌诗辑解诗学思想初探.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汤斌诗辑解诗学思想初探

汤斌诗辑解诗经学思想初探   摘要:汤斌学术思想主要受孙奇逢理学思想影响,经学论述也主要是阐发经文中的义理,甚至对“汉学”的训诂等治学方法深为抵制。他认为,沉溺于训诂而不求义理,是有悖于圣人之道的。汤斌的《诗经》学论述本于理学而论述诗文所阐释的义理。这样的《诗经》学治学思想对清代中后期中原《诗经》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汤??等人的治学思想正是受到了汤斌主于理学的治学方法的影响。 中国论文网 /4/viewhtm   关键词:汤斌;《诗辑解》;诗经学;理学   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7)07-0128-06   汤斌,字孔伯,号荆岘,又号潜庵,河南睢县人。清顺治九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国史院检讨。清顺治十二年,任陕西潼关道。后调江西岭北道,清理滞狱八百余件。后乞病养归,康熙五年,从孙奇逢门下,入弟子籍,与孙奇逢一同编纂《理学宗传》。康熙十八年,举博学宏词一等,授翰林院侍讲,不久授《明史》总裁官。累擢内阁学士。康熙二十三年,任江南巡抚。期间令诸州县立社学,讲孝经、小学,修泰伯祠及范仲淹祠、周顺昌祠。禁止妇女游观,烧毁淫词小说,改革火葬。当时正遇上康熙帝为太子选师傅,有廷臣举荐汤斌,昭其入京,为礼部尚书,兼詹事府事。康熙二十六年明珠、余国柱由前怨报复汤斌,摘录他的言论中有“爱民有心,救民无术”语,又加以诽谤,议夺官,终被康熙帝所诏留,改任工部尚书。不久便病逝于工部尚书任。汤斌一生刚正不阿,不攀附权贵,死后亦无多少财产,幸有徐乾学赠银,才得以殓棺。①雍正十一年,入贤良祠。乾隆元年,赐予谥号“文正”。道光三年,从祀孔子庙。汤斌一生所著颇多,有《洛学编》《朱子遗书》(门人收集)、《睢州志》以及《汤辑诗解》(抄本)。汤斌承阳明心学之余绪而兼宗程、朱理学,终成一代大儒,“中州理学,至文正集其大成。”汤斌家学有子汤溥、汤?室约霸?孙汤恒泰,门人弟子有王廷灿、彭定求、沈佳、范景、姚尔申,交游有耿介、田兰芳、张沐、李来章、施闰章、汪琬、窦克勤、冉觐祖等。汤斌以及以他为中心所形成的潜庵学派,在清代中州影响很大,尤其在传承夏峰理学这个方面功不可没。《清史稿》《清儒学案》有传。   一、汤斌学术思想概述   对于汤斌整体的学术思想,徐世昌的剖析颇为中肯,曰:“潜庵为夏峰弟子,夏峰之学以陆、王为宗,潜庵承诗法而宗程、朱。”②《四库提要》曰:“斌在国初与陆陇其俱号醇儒。陇其之学,笃守程朱,其攻击陆王不遗余力;斌之学,源出容城孙奇逢,其根柢在姚江而能持新安金溪之平,大旨主于刻励实行以讲求实用,无王学杳冥放荡之弊。”③   1.主张身体力行,不尚?v论,讲求实用   汤斌治学,主张身体力行,不赞同空谈专辩同异,而最终归结为实用,实学思想比较浓重。其曰:“学者读书,不务身体力行,专为先儒辨同异,亦是玩物丧志。先儒之言,都是自己用工夫体认过来,无一句不是实话。总之,源头澄澈,随时立教,不妨互异,正当反求诸身,识其所以同者,勿向话头讨分晓   收稿日期:2017-03-27   作者简介:曹自斌,男,郑州大学文学院博士生(郑州450001)。   始得。”④身体力行,需心中有趣,有真学问,又有识得功夫,才能顿悟,才能上追尧舜之道。其曰:“心中有趣,几得此乐,趣从不愧不怍而生,不愧不怍从戒慎恐惧而出,学者先有用力处,后有得力处。”⑤“先儒尝有言顿悟之非,不知悟未有不顿首者。但必学问真积力久,方有一旦豁然大悟者,是顿因于渐也。古人由悟而悔,由悔而悟,真实用功,一日憬然醒悟,浑身汗下,透出本来面目,从前误亦有益。若不痛不痒,剽窃圣贤言语糟粕,纵步趋无失,究竟成一乡愿,到对天质人处,心中多少愧怍。”⑥   2.强调正人心,崇经术,提倡朱熹“格物致知”说   汤斌认为:“学问之道,全在收拾此心。此心不曾收拾,毋论声色货利,皆戕害我身之具;即读书诵诗,亦玩物丧志。”⑦“今人为学,需心坚固,如铁壁铜墙,一切毁誉是非,略不为其所动,乃可渐入;若有一毫为人的意思,未有不入于流俗者。”⑧汤斌认为,圣贤之学,主要在于存心,存心即是存天理。天理既存在于那些看不见、听不见的东西中,也存在于人伦日常生活中。圣贤异于常人,乃是朝乾夕惕,自强不息,才能求得天理。圣贤功业各不相同,只能以淳淳之心求之,而并非从功业文章所能一言蔽之。濂洛关闽诸大儒以后,所求天理道虽不同,然则殊途同归,皆本于心。天理虽大,然而身体力行,用心存养,才能悟出天理,这是知行合一。在此,汤斌对朱熹“格物致知”进行了深入阐发,认为圣人之道,先识本心,后格物致知,才能体察天理,达到天人合一。汤斌接受了夏峰理学,把阳明心学与程朱理学相结合,显示出来理学的新特点。汤斌并不认为阳明心学与程朱理学是冲突的,而是殊途同归。他说:“圣贤之学,其要存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