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敦煌北凉、魏壁画装饰图案
敦煌北凉、北魏壁画装饰图案 内容摘要:敦煌图案是敦煌石窟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印度文化、华夏文化、西域文化装饰纹样的造型、色彩构成特征以及特定象征涵义,呈现出本土化和多元化的装饰风格。北凉、北魏作为敦煌石窟艺术的初创阶段,石窟图案又具有不同于其他时期的纹样造型、装饰特征和装饰风格。此期纹样图案对中国纹样装饰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是纹样装饰历史研究中不容错过、忽视的一个阶段。 中国论文网 /4/viewhtm 关键词:北凉;北魏;图案;装饰风格 中图分类号:K871.42;K879.4;J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08)03-0025-07 装饰于建筑(石窟本体及其木构窟檐)、塑像与壁画的敦煌图案是敦煌石窟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印度文化、华夏文化、西域文化装饰纹样的造型、色彩构成特征以及特定象征涵义,呈现出本土化和多元化的装饰风格。不同石窟随着时代的更迭,其图案纹样的题材、造型、色彩和其构成形式也不断变化更新着,呈现出一个具有丰富意义的装饰历史过程,彰显出各个时代不同的审美趣味和装饰特征。北凉、北魏时期石窟图案就是这个具有丰富意义的装饰历史过程的开创阶段,此期纹样图案的装饰形式、装饰风格对中国纹样装饰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是纹样装饰历史研究中不容错过、忽视的一个阶段。 对于敦煌壁画图案的研究,前辈学者已做过不少有价值的工作,如关友惠《敦煌莫高窟早期图案纹饰》、《莫高窟隋代图案初探》、《莫高窟唐代图案结构分析》、薄小莹《敦煌莫高窟六世纪末至九世纪中叶的装饰图案》等,特别是关友惠《敦煌石窟全集。图案卷》对敦煌图案的形式做出了比较全面的研究。 本文依据前辈学者的研究基础,试图对敦煌早期,尤其是北凉、北魏时期图案的装饰性,从纹样形态、图案构成、装饰特征、装饰风格等方面做进一步探讨。 一 北凉、北魏石窟图案分布及其造型特征 敦煌石窟图案丰富多样,图案的种类从位置来看,主要分布在窟顶藻井、人字披、平棋、龛楣、佛光以及四壁上部的天宫凭栏等部位,此外,还有各处的边饰图案、人物服饰图案、华盖图案和供器图案等。图案表现的内容多由动物纹样、植物纹样以及抽象几何纹样构成,与壁画、塑像、建筑组成为一个个庄严、不可分割的富于历史内涵、象征意义的装饰艺术生命体。 北凉、北魏石窟内图案都依据特有的建筑形制分布:窟顶后部是模仿平棋的图案,窟顶前部是模仿起脊屋架的枋、椽、斗拱及其彩绘的图案,斗拱下的竖条边饰表示立柱,四壁下部边饰表示横枋;佛龛图案上为楣,侧为柱。窟内一切图案都具有鲜明的建筑特色。北魏之后,中心塔柱式窟逐渐演变为覆斗形窟,即石窟平面为方形,窟顶如一倒斗状,正壁凿一龛供佛。由于石窟建筑形制的变化,先期那种连续方井式的平棋图案也演变为单一方井式的藻井图案,窟顶与四壁的边饰也失去其建筑的意义,而成为纯粹的装饰了。 魏晋以前中国古代的装饰以祥鸟瑞兽纹、云气纹、几何纹、山岳纹为主,植物纹样较为少见,仅在瓦当、铜镜、织物上有一些。佛教图像的传人带来了装饰纹样史的变革,忍冬纹、莲花纹成为我国北朝时期的主要装饰纹样。除此而外,莲花摩尼宝纹、化生童子纹、云气纹、火焰纹、几何纹、祥禽瑞兽纹、天人持莲纹、天宫乎台栏墙纹等,在早期石窟图案中亦是常见的装饰纹样。 1 忍冬纹 忍冬纹最早源于西亚两河流域,后来在希腊盛行(称为acanthus,莨苕叶),其后传人中亚和印度,在笈多时代的佛像背光中,层层圈圈的排列着。鹿野苑的佛塔浮雕装饰花纹中,也可看到此种纹饰。佛教从印度传人中国后,忍冬纹成为我国各地北朝石窟主要的一种装饰纹样。敦煌石窟、云冈石窟、新疆诸石窟中皆可见到大量的忍冬纹样,北魏木构建筑,织物刺绣中亦都有应用。敦煌石窟中的忍冬纹造型简洁朴实,叶子分三裂或四裂?k,叶尖长大,叶蒂细短。在边饰组合中以一个单叶忍冬纹样为基本单位,作单叶、双叶、四叶多种造型,正、反、俯、仰富于变化,自由活泼,偃仰多姿。侧视叶状的造型和结构脉络,清晰完整。双叶藤蔓忍冬,纹造型活泼,应用最广。北凉纹样造型肥短,厚重纯朴,以形取胜;北魏开始趋向于轻盈细长,肥短纹样造型兼而有之;西魏、北周纹样造型修长、自由活泼,描绘上以线取胜,在土红色底衬托之下,呈现出单纯、朴拙的美感。 莫高窟第248窟窟顶龟甲忍冬藤蔓套联连续纹,纹样构架是一近似龟甲形的长八边形,与两条一分一合的波状点线相套叠,内画忍冬纹(图版15)。 北魏第251窟北壁忍冬纹,叶片肥短,赭黑、青绿两色相间平涂,纹样简练,节奏鲜明。 第251窟中心柱南平棋图案,方井中层绘单叶连续忍冬纹,外层绘单叶连续忍冬纹、双叶忍冬套联纹、四叶忍冬连续纹等。整个平棋装饰呼应有序,统一中又蕴藏着生机和变化。 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