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乡村飘希望之声
乡村飘来希望之声 人生记忆中,在音乐课堂放声歌唱的一幕是一抹难忘的回忆。就像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在没有音乐课的乡村学校,性格沉静的音乐教师马修就用音乐打开了一班学生们封闭的心灵。 中国论文网 /1/viewhtm 希望的声音 音乐使人充满遐想,也让生活充满希望。这个暑假,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贫困村的35个孩子成了幸运儿。他们参加了由共青团南宁市委、南宁市少工委主办,南宁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协办的“青春扶贫 情暖童心”公益音乐夏令营,在5天时间里参与快乐音乐互动课程、体验城市现代化生活。 35名来自贫困村的小营员是从“希望的声音”大型公益音乐活动中选拔出来的。这一公益音乐活动至今已经举办了3年,在南宁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黄长志看来,城里孩子接触音乐的平台很多,乡下的孩子却连基本的音乐教育都难以保障。他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让艺术教育能滋养更多孩子的心灵,让音乐打破贫富地区的界限。 “畅畅老师一边教我们唱歌一边教我们做动作,整节课都是同学们开怀大笑的声音……我们有些音调不准,但老师用心地教我们,慢慢地,音乐室充满动听的歌声。”隆安县屏山乡中心小学的学生梁俏怡在日记中记录她上音乐夏令营第一节课的感受。 这节课由来自南宁市社会福利院的教师徐畅授课,她研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近4年。这节课上,她用身式打击、团队游戏、讲故事等方法,培养孩子的乐感尤其是节奏感和听力,使孩子能够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 上完徐畅老师的课,江南区延安镇平南小学的廖美金觉得这是一节“有关节奏的舞蹈课”。她表示,来到夏令营后才学会看乐谱上的升降记号、分止括号,以前在学校的音乐课堂上,老师一遇到这些符号就只能跳过不教。 横县平朗乡中心学校六年级的学生施乐盈说,她上的学校只在低年级教室里有一架钢琴,但仅有的一个专职的音乐老师已在她四年级时辞职了,现在那架钢琴“就是拿来积灰的”。横县新福镇中心学校的负责人黄扶生表示,学校一般会开设音乐课,但其实不怎么上,“最多就是背个扩音器,插上U盘放歌给学生听,让大家跟着唱”。 尽管学校音乐教学方法较为单调、硬件设施差、课程无法按时按量完成,但乡村里的孩子们并未放弃热爱音乐的心。他们每天在课余、在放学回家后唱自己喜欢的歌,一些条件较好的家庭还会在周末将孩子送去镇上的声乐培训班学习。当得知南宁市“希望的声音”公益音乐比赛在各县组织海选时,他们兴奋地报了名并入选,第一次拿到了站上市级大舞台的入场券。 “我喜欢看书和唱歌,看书让我安静、学到知识;唱歌让我快乐。我还是最喜欢唱歌。”贫困学生余运称说。 “学校一周只安排一节音乐课,我觉得不够,我希望一周有四节。”西乡塘区双定镇武陵小学的覃雪梅说。 为梦想扎根乡村 做乡村教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做一个乡村音乐教师就更加不容易了。从中专毕业到大学本科,从非音乐专业到省级音乐特级教师,翟剑生,江苏省泰州市唯一一位省特级音乐教师,在蒋华镇的农村小学里已经坚守了25年。 有人说他“傻”,待在一所农村小学教音乐这么多年,但翟剑生认为。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他的梦想就是帮助每一个农村孩子用音乐铺就美好的人生。 1989年,翟剑生从泰兴师范学校毕业后来到离家不远的蒋华镇,开始了他的乡村教师生涯。 他的最初理想其实是做一名语文教师,然而事与愿违,他却被领导安排担任音乐老师。纵使心里有千万个不愿意,翟剑生还是接受了这份工作。 在翟剑生来到学校之前,有一位兼职音乐老师,既能教语数外,又能教音乐。翟剑生曾请教过对方,怎样才能教好音乐,“你会唱啥就教啥呗。”对方的回答干脆利落,但却在翟剑生心里打了一个问号。 上世纪80年代的师范学校,没有明确的专业划分,音乐课只占学习的一小部分。第一节音乐课,翟剑生踩动着老式的风琴,带着学生唱了一堂课的歌。这是他唯一能做的事。 一堂完整的音乐课包括音乐欣赏、唱歌、舞蹈、表演等几个方面,而不是仅仅唱歌。20岁的翟剑生除了风琴,几乎什么都不会。既然教了这门课,就得对学生负责。翟剑生从箱子里把学校的音乐书全部找了出来。 1994年,一些高等院校陆续开设音乐教育专业。趁着寒暑假,翟剑生报考了扬州一所高校的音乐专业, 每年6月一结束教学的课程,他就会拖着行李赶到扬州。一个班近50个学生,翟剑生是唯一一名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最大的困难就是钢琴。出生在农村的翟剑生一直接触的都是风琴,钢琴几乎从来没碰过。 那时候整个学校都没有一架钢琴,回到家翟剑生把这件事和妻子说了。 “咱们买一架!”妻子的一番话让翟剑生欣喜不已,16500元,翟剑生到今天都记得,这架钢琴几乎花光了家里全部的积蓄,而那时,妻子刚刚下岗在家不久。 有了钢琴,翟剑生更加努力学习。在通过大专考试后,2001年,他又报考了南师大的音乐学本科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