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书店面临字路口.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乡镇书店面临字路口

乡镇书店面临丁字路口 中国论文网 /1/viewhtm  “市市有书城、县县有书店、乡乡有网点、村村有书屋。”这是国家新闻出版业“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然而,记者近日在广西基层乡镇走访调研时发现,市县级书店在互联网时代下艰难转型谋求生存发展,农家书屋被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得到了政府全力支持,而农村出版物发行网点(以下简称“乡镇网点”)则完全陷入发展停滞甚至倒退的困境。   乡镇实体书店路在何方,成为当前新闻出版业面临的现实难题。   乡镇书店大面积消失   “70后”媒体人韦波回忆童年乐趣,最开心的事就是到镇上供销社购买小人书。在物质贫乏的生活中,这比吃到水果糖还令人心花怒放。   “但是,现在回到桂西北老家,镇上已找不到卖书的地方了。”韦波说,杂货摊上偶尔会摆出来几本图书,要么讲风水迷信,要么从封面到内容都是打打杀杀、鬼鬼怪怪,格调低下,粗制滥造。   这仅是一个缩影。广西新华书店集团的调研数据显示:20世纪90年代初,广西共有1420个乡镇书店,基本上每个乡镇有1个以上的书店。20多年来,乡镇书店以平均每年40个的速度在减少。到了2010年,减少到730个,近半数“蒸发”。2015年最新数据显示:广西共有1126个乡镇,有书店的仅427个,平均3.8个乡镇才有一个书店。   鉴于民营发行网点大多集中在县以上城区,乡镇一级只有少数百货小店兼营着卖几本图书、杂志。品种少、不对路,再加上许多乡镇不通快递,即便能网上购书也无法收到,“农村无处卖书,农民无处买书”,进一步加剧了“农民无人读书”。而主流文化阵地的缺位,给了假冒伪劣文化产品乘虚而入的空间,农村出版物市场鱼龙混杂,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   广西新华书店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周伟勤经历了乡镇书店由盛转衰的全过程。“1949年12月,广西新华书店成立后,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新华书店都是与农村供销社合作图书发行工作。那个年代,每个乡镇供销社都有一个新华书店农村图书发行代销点。20世纪90年代,农村流通体制发生变化,农村供销社受到冲击自身难保,新华书店转而与乡镇教办联营,依托基层教育网点发行图书。到了2001年,全国推行‘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撤销了乡镇教办,新华书店又一次无处落脚,造成乡镇网点大面积萎缩、减少。”   如今,广西登记在册的427个乡镇书店,实际上有的也没发挥作用。尽管有楼体或铺面立在那里,且开门营业,却难觅图书踪影。最多在每年春秋两季开学时,被当作教材运输配送的中转站。   在广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最远的乡镇拉仁乡离县城有100多公里。这就意味着,拉仁乡村民想要买一本书,就要坐3个多小时的汽车到县城,一来一回差不多要花费一整天的时间。这种情形在广西各县区普遍存在。   “如果将乡镇网点比喻成国家文化神经末梢上的敏感神经元,那么,这些神经元已经面临失去传输时代气血功能的危险了。”周伟勤忧心忡忡。   “卖书不如卖米粉”   卖书没有效益,对于乡镇书店是致命伤。   都安县下坳乡网点启用于1994年,可以通往三四个乡镇。在坚守了几年之后,从2000年起转营其他业务。县新华书店经理王崇伟说,一是因为通往各乡镇的公路修好后,下坳网点作为运输中转站的功能不存在了;二是农村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守家里的老人和小孩没有消费图书的能力。书店位于县城繁华地段,与其他商店络绎不绝的顾客相比,书店终日门可罗雀,店员也百无聊赖。   “这还是县城,到了乡镇,经营更艰难,卖出的书还不够发员工工资。”王崇伟算了一笔账:一个网点最少要3个人轮班,人工成本、图书成本加上水电开支、税金,一年没有四五万元开支根本撑不下来。而且,这些成本一年比一年高,“一天的收入还不如旁边米粉摊卖几碗米粉的”。   但王崇伟和同事们没有放弃。他们每年都坚持送书下乡,尽管一天下来销售额抵不过租车费、汽油费、伙食补贴,可是在老乡和孩子跟前“刷一刷存在感”,好歹对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有个交代,内心的焦虑也能缓解一些。   事实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市县级书店都坚持向乡镇网点“输血”。然而,这种状况在近几年发生了变化。   一方面,教材招标发行、教辅发行市场化使整个图书发行的行业利润回落到微利的境地,与此同时,这个微利行业受到网络书城、数字化阅读和餐饮、服装、药店等高度商业化行业的两面夹击;另一方面,整个新华书店系统的转企改制,使它面临着艰巨的转型调整。   在内外环境变革的严峻形势下,充分开发自有物业价值,从内部发掘潜力,成为市县级书店自保自救的必然选择。   南宁市武鸣县新华书店的门市部是一座三层楼房。早年书店设在一楼,阳光难以射入纵深的店铺,光线昏暗,顾客寥寥。2012年,经理何贵江将书店搬到三楼,并重新装修,提升购书环境和服务,令书店“敞亮”起来,有了体面和尊严。随后,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