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今天我们该如何解五柳先生传
今天我们该如何理解五柳先生传 【摘 要】本文从当下社会语境出发,重新还原《五柳先生传》所产生的时代背景,进而来理解陶渊明其人其事,在发掘他积极进取的一面的同时,更加注重揭露其艺术层面背后被遮蔽的史实,进行现实还原后所反映出来的消极避世、无能无为与性格矛盾。 中国论文网 /1/viewhtm 【关键词】淡泊名利 消极避世 中学语文课本中出现了《五柳先生传》这一篇课文。每当讲到这一课时,学生的问题就特别多。有的学生认为陶渊明“不慕荣利”是不思进取,不勤奋工作挣钱;“不求甚解”是读书不认真而为自己辩护,如果今天自己读书也如此,怕是考不上大学了;有人认为陶渊明家贫,他不仅不为自己的妻子孩子认真工作或者当个负责的农人,居然还喝酒,不干家务,不打拼事业,不拓展人际网,连农活也荒废着,实在是只知道追求个人享受,置家人于不顾;还有同学认为陶渊明不跟主人打招呼就走,简直是放诞无礼,放在今天,这样的言行肯定会被亲友长辈批评。联系当下时代背景,学生们提的问题都很现实而尖锐,怎么解决这些问题?这篇课文到底有着怎样的意义呢?我认为应全面的认识在当时社会环境下的陶渊明,再联系当今社会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可以很好的引导学生建立起完整而健康的价值观。我认为应从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来探讨这篇散文的现实意义。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又名潜,号“五柳先生”,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出身于没落仕宦家庭。是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自做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著有《陶渊明集》。被称为“千古隐逸之宗”。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卓著。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但到了陶渊明,已没落为三流贵族。 少年时期的陶渊明也有着“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刺史王凝之的祭酒。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底层贵族,与庶人无异,饱受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晋书?陶潜传》)。辞职回家后,州里又来召他做主簿,他也辞谢了。安帝隆安四年(400年),他到荆州,因不肯与桓玄同流,做这个野心家的心腹。也曾在诗中写道:“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对仕桓玄有悔恨之意。“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滋?”(《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对俯仰由人的宦途生活,发出了深长的叹息。门阀贵族统治下的东晋王朝日益腐朽,当权者们放荡颓废,让陶渊明深感政治腐败,社会黑暗,遂有归隐田园之心。 所以,在理解这篇文章时,我们可以先使学生了解陶渊明其人其事,了解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从而对陶渊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的政治理想予以理解、赞同,并对该文中他所表达出的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给予肯定和赞颂。但是,他所表现出的那种消极避世、借酒浇愁的做法,并不能认同:一味逃避又有什么用呢?于家于国无利。同样遭逢乱世,那些奋起反抗,以笔为枪,用舆论和公众的力量去争取改变这种生活的文人多不胜数。人,总要在实践中、奉献中才会实现自己的价值。 每个人都活在现实中,而陶渊明以下几点也是不足取的: 一、嫌官职低还为官无能 从来没有人能在这世界上无比顺利的度过一生。历来帝王将相巨商富贾即便不缺衣食也绝不敢说自己一世没有烦恼忧愁。陶渊明的祖父陶侃从小小的县吏做起,历经刺史、将军,励精图治,珍惜光阴,从不饮酒,为人所称,终成一代名将。可陶渊明却嗜酒成性,放诞不拘礼节。中国历来官难做。难就难在既要务实利民,还要处理上下左右各种关系上。而陶渊明出任彭泽令的起由是:“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归去来兮辞并序》) 这叫什么话!机会来了又不珍惜,只做了八十多天就要辞官。那天郡上官员下来视察,县令称职与否,往往系于其口。陶渊明对这样一位重要官员,竟不穿官服,不去公堂迎接,只顾自己饮酒作诗。当文吏催急了,他就干脆辞官回家。这种放诞不羁于庶人倒也无妨,可作为公职人员,对待工作如此态度,即便在有绩效考核的今天,也可谓严重渎职。何谈做一个利国利民的好官? 当别人劝他出门做官先解决经济困境时,总是话不投机。他说“我的志向在田园不在朝廷”。可事实上他也不是不想做官,五十岁多时他在《杂诗》中写到:“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他对自己未被重用、壮志未酬,虚度年华竟彻夜难眠。如此看来他当初辞彭泽令的真正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嫌官职太小,那么,如果换作一千石、两千石的大官,他也许就愿意折腰了。难怪他对祭酒、参军之类小官都做不长,原来是他对这类小官根本不感兴趣。用今天的话来说,陶渊明的情商实在不算高。也许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