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肇仁教授治疗小儿抽动―秽语合征验案举隅.docVIP

成肇仁教授治疗小儿抽动―秽语合征验案举隅.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成肇仁教授治疗小儿抽动―秽语合征验案举隅

成肇仁教授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验案举隅   【摘 要】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作为儿科疑难病症,复发率高,治疗效果不理想。本文对成老妙用经方风引汤治疗本病之经验予以介绍,以期为该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思路。 中国论文网 /6/viewhtm  【关键词】 抽动-秽语综合征;小儿;成肇仁;临床经验   【中图分类号】R272.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1-0036-01   抽动-秽语综合征又称多发性抽搐症,其临床特征为慢性、波动性、多发性肌肉快速抽动,并伴有不自主发声和语言障碍[1]。可归属于中医慢惊风、抽搐的范畴。成肇仁教授从医四十余年,精究方术,博采众长。笔者有幸随诊于旁,受益匪浅。今将成老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之经验整理于下,以飧同道。   1 病因病机   本病的西医病理机制尚未阐明,基底节环路和多巴胺系统的功能异常可能与其相关[2-3],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免疫因素[4]也可能导致发病。而中医对本病的认识由来已久,《素问?至真要大论》记载:“诸风掉旋,皆属于肝”,成师认为,本病病位在心肝,病机关乎五脏。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心肝常有余,肺脾常不足。素体阴液不足,则心肝阳气失于潜藏而妄动,乖逆化热,又因稚阴稚阳之体易受外邪,外风引动内风,风火相煽,内外合邪而发病。肝藏血舍魂,肝风内动则魂魄失归,易出现冲动、自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等。本病阳亢为标,阴虚为本;心肝有余为标,肺脾两虚为本,故常兼见腹胀、消瘦、自汗、易感冒等肺脾两虚之象。   2 辨治思路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作为一种身心疾病,此类患儿抑郁、交往不良、社交退缩、抑郁退缩等因子[5-6]检出率明显增高,西医也越来越重视行为医疗,已将综合行为干预[7]引入本病的治疗。本病复发率高,成老认为西医所用镇静药物等只能控制症状,并不能减少复发,且副作用较为明显,如嗜睡、反应迟钝等。中医药在治疗本病上优势突出,可通过中药、针灸等多种手段身心同调[8-10]。成老治疗本病善用汤药,取“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之意。立法当以调肝为本,根据病情发展不同阶段选择镇肝、柔肝、疏肝之品,具体来说,急则当镇,可选用代赭石、龙骨、牡蛎等降逆潜阳、镇肝熄风;缓则当柔,龟板、鳖甲、玄参、天冬、白芍性质柔润,可滋阴以制亢阳;此外,见肝之病当先实脾,可配合白术、茯苓、太子参、党参、谷芽、麦芽等健脾消食以助运化,如此脾土健旺,气血生化有源,肝体得润,虚风自除。   3 典型病案   患者张某,男,4岁。2010年6月18日初诊。患儿爷爷诉其不自主歪头已两月,伴眨眼、挖鼻、好动。诊时见其歪头阵作,频率3~5分钟1次,发作时头偏向右侧,右眼眨动,嘴角抽搐,颈部胸锁乳突肌抖动。患儿情绪不稳,烦躁喜动,口中骂骂咧咧,但语而无声。问诊示其怕热多汗,大便偏干,喜食异物、指甲。查舌尖边红苔薄白,脉弦细。辨证属真阴不足,肾阴亏虚则水不涵木,肝火挟风痰妄动,症见头摆肌搐。阴虚则火旺,木火刑金,肺阴受损,金鸣异常故喉发异声。予《金匮》风引汤重镇熄风、清热安神,方药如下:寒水石20g,生石膏20g,滑石18g,紫石英15g,大黄10g,干姜10g,桂枝10g,天麻10g,钩藤20g,蝉衣6g,僵蚕15g,炙甘草6g。众药研末,日取20g,十四剂,煎水分两次服。义取苦寒之品直折心肝胃之伏火,介石之类重镇潜阳,共奏清热止痉安神之效。其后患儿每1~2周就诊1次,根据病情变化微调处方,共服用1月余。   2010年8月11日复诊,患儿头抽动幅度降低,但频率增加,仍心烦易怒,查舌红苔薄黄,脉弦细。予大定风珠合温胆汤加减,方药如下:白芍30g,生地12g,麦冬10g,阿胶10g,龟板15g,牡蛎15g, 鳖甲15g,天麻10g,钩藤20g,蝉衣10g,全虫3g,僵蚕10g,胆南星10g,炙甘草6g,法夏10g,茯苓15g,陈皮10g。研末,日取10g,十四剂,煎水分两次服。大队滋阴养液药中配以介类潜阳之品,寓熄风于滋养之中,辅以温胆汤清热化痰,虫类祛风解痉,真阴得复,浮阳得潜,则虚风自熄。其后患儿每1~2周就诊1次,根据病情变化微调处方,共服用3月余。   2010年12月15日复诊,摇头减轻,但仍有眨眼、挖鼻、好动、精神不集中,烦躁易怒,舌尖红苔薄白,脉弦滑。因肝主筋、脾主眼胞,考虑与肝热脾虚、食积虫扰有关,予三甲散加减清肝健脾,杀虫消积:生晒参10g,鳖甲10g,鸡内金10g,炮甲6g,砂仁6g,焦三仙各15g,榧子6g,槟榔片6g,芦荟10g,全虫6g,蝉衣6g,钩藤10g。研末,日取10g,十四剂,煎水分两次服。其后患儿每1~2周就诊1次,根据病情变化微调处方,共服用1月余。   2011年2月25日复诊,除进食时头部偶有抽动外,已无明显不适,舌偏红苔薄白,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