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战国策核身体词肠研究
战国策核心身体词肠研究 【摘要】本文从《战国策》出发,着重讨论核心身体词“肠”。我们首先构建以“肠”为核心概念的语义场,观察《战国策》所反映出的上古词汇的概貌,并结合类型学的研究理论,将汉语放入世界语言中进行比较,探索不同语言之间词义发展的共同规律。 中国论文网 /1/viewhtm 【关键词】比较词义;类型学;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核心词研究对汉语词汇史的构建意义重大,要弄清楚汉语的历史面貌就必须结合各时期的语言现象来探求整个汉语在各个时期的特点,因而各时期的专书研究就成为必不可缺的保证。本文以《战国策》为材料,重点讨论核心词“肠”。通过构建“肠”的核心语义场来窥见《战国策》中的上古词汇面貌,同时结合类型学的研究理论,将汉语放进世界语言的范围内来考察,探索不同语言之间词义发展的共同规律。核心词“肠”(Guts)来自斯瓦迪士《二百词表》。 一、“肠” 【肠】《说文?肉部》:“肠,大小肠也。从肉,?[声。”篆文作 。《广韵》直良切。《书?盘庚下》:“今予其敷,心腹肾肠。”《素问?灵兰秘典论》:“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肠”是呈长管形的一种内脏,负责消化与吸收养分。引申指内心,感情。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刚肠疾恶,轻肆直言。”唐白居易《登西楼忆行简》:“风波不见三年面,书信难传万里肠。”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七:“忠实无他肠。” 《战国策》中肠共4见(除去地名),皆用作本义。如: (1)因自皮面抉眼,自屠出肠,遂以死。《韩策》二 (2)今子且致我,我且言子之夺我珠而吞之,燕王必当杀子,刳子腹及子之肠矣……吾要且死,子肠亦且寸绝。《燕策》三 (3)夫取三晋之肠胃与出兵而惧其不反也,孰利?《秦策》三 例(2)中“肠”用作本义外,兼指内心感情。例(3)中“肠胃”即肠与胃,此二者对于人体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脏器,故引申喻指中枢要地,犹腹心。《北齐书?文宣帝纪》:“关?s衿带,跨?b萧条,肠胃之地。” 另有“羊?c”一词共4见,皆指山名。如: 赵闻之,起兵临羊肠,楚闻之,发兵临方城,而易必败矣。《韩策》二 例中“羊肠”乃赵国险塞名,因山形屈辟、状如羊肠而得名。 二、肠与内心 【内】甲骨文作 。《广韵》直良切。《文选?枚乘〈七发〉》:“扁鹊治内。”李善注引《史记》曰:“扁鹊……得长桑君禁方,视病尽见五藏。”《伍子胥变文》:“忽忆父兄枉被诛,即得五内心肠烂。”可见内指脏腑、内脏。引申指内心。如:《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文选?潘岳〈射雉赋〉》:“若夫多疑少决,胆劣心狷。内无固守,出不交战。”徐爰注:“ 内,心也;固,坚也。心无坚守,外无斗意也。” 《战国策》中“内”指内心,仅1见,如:应侯内?L,乃西入秦。《秦策》三 【心】《说文?心部》:“心,人心,土藏,在身之中。”金文作 ,像心脏之形。《吕氏春秋?季夏纪》:“其祀中溜,祭先心。”高诱注:“祭祀之肉先进心。”《素问?痿论》:“心主身之血脉。”《列子?汤问》:“内则肝、胆、心、肺、脾、肾、肠、胃。”“心”,内脏之一,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引申指内心。《诗?小雅?杜》:“日月阳止,女心伤止。” 《战国策》中“心”指心脏部位共4见,如:韩卒超足而射,百发不暇止,远者达胸,近者掩心。《韩策》一 “心”指内心、心里共22见,如: (4)为名者攻其心,为实者攻其形。《韩策》三 (5)致中山而塞四国,四国寒心。《中山策》 【腹】《说文?肉部》:“腹,厚也。”金文写作 。《玉篇?肉部》:“腹,腹肚也。”《释名》:“自脐以下曰水腹。”《素问?评热病论》:“腹者至阴之所居。”《老子》第三章:“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腹本指肚腹,引申指内心。《汉书?食货志下》:“汤奏当异九卿见令不便,不入言而腹非,论死。”又引申指中心部位。《盐铁论?刺复》:“方今为天下腹居,郡诸侯并臻。” 《战国策》中腹共9见(除去人名),主要指肚子。如: (6)社稷坏,宗庙隳,刳腹折颐,首身分离。《秦策》四 (7)有断?决腹,壹暝而万世不视,不知所益,以忧社稷者。 《楚策》一 另有心腹、腹心3见。如: (8)秦韩之地形,相错如绣。秦之有韩,若木之有蠹,人之病心腹。《秦策》三 (9)非所望也,敢布腹心。《赵策》一 例(9)中“心腹”指心脏与肚腹,皆是人的重要器官。《后汉纪?顺帝纪一》:“譬之一人之身:本朝者,心腹也;州郡者,四支也。”喻指要害部位。《后汉书?隗嚣传》:“因此欲以溃其心腹。”例(9)中“腹心”喻指极亲近的人,亲信。《汉书?张汤传》:“伍被本造反谋,而助亲幸出入禁闼腹心之臣,乃交私诸侯,如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