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笔绘谱心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词笔绘谱心曲

词笔绘雨谱心曲   摘要:聊斋词借助“雨”意象抒发了哀怨缠绵、诙谐戏谑、感慨悲叹、关切悲悯等情感。“雨”之所以成为聊斋词的重要意象,是自然界多雨和前代诗词创作先导影响所致,更是受淄川地区雨灾频仍的诱发和经词人独特心境的选择所致。这反映出蒲松龄对自我处境、民生情怀和他者关系有自觉清晰的意识。 中国论文网 /4/viewhtm  关键词:聊斋词;“雨”意象;自我意识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雨”是我国古典诗词的传统意象之一,具有传情达意、渲染氛围、烘托形象、象征隐喻等艺术效用,频频出现在诗人词家笔下。蒲松龄现存的117阕聊斋词中,与“雨”意象相关的词作有38阕。这些词作因为有“雨”的滋润与烘托,情味绵密柔长,文笔摇曳生姿,可谓“雨为辞增色,情因雨转浓”。深入解读聊斋词中的“雨”意象,不仅能真切感受词人时而怊怅哀感、时而抑郁难遣、时而激愤难当、时而幽默调笑的复杂情怀,还能感触柳泉先生交织在词篇中的自我意识。   一   以“雨”意象为依托和媒介,聊斋词抒发了丰富多样的情感,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四种:   1.以“雨”为陪衬,抒发哀怨缠绵的情怀   在绝大部分古代诗词中,“雨”意象往往与朋友阔别、恋人相思、羁旅异乡等生活境况联系在一起,传递着思乡慕亲、怨离伤别等情感意绪。聊斋词也沿袭了这一抒情传统,部分词篇以写友朋哀情、夫妻阔别、怨妇冷落为主要内容。这些词作往往以“雨”为陪衬,烘托或暗示着抒情主人公哀感万端的内心世界,使词篇笼罩着凄凉悲苦、哀伤欲绝的情绪氛围。   在这些作品中,词人常常以“雨”意象为烘托,展现心灵世界,倾吐自我情怀,如《金人捧露盘?雨夜》 [1] 152 (以下词作均引自该书,不一一作注)上阕刻画夜雨的情态,以“潇潇、串珠、丝丝点点”渲染出幽凄冷怨的悲凉氛围,烘托了词人心中那份“能添竹瘦,倍益花憔”的“凄情”;下阕以时急时缓、时轻时重的雨声烘托内心的孤苦悲愁。该词以细腻的笔法写出情感与雨声的变化应和,展现了黯然销魂的心境和孤寂难耐的情怀,于奇崛顿挫之中声情并茂。结片更迭以“离人思妇悲秋客”的多重人生体验,蕴有百味杂陈、沉着厚重的万端感慨。   此类作品还有《离别难》《浣溪沙?秋柳》《一剪梅?听雨》等。《离别难》开篇以叹息知音罕遇为引发心中感慨与伤怀的基石,点出分别之际的情怀――“临歧那不依依”,进而以“南浦树、千里目、骊歌、长亭”等传统意象渲染离愁别绪,最后将这一切收拢进风雨凄凄的天地中,以随风飘零的雨丝将离情衬托得哀婉柔长,别添了一份对离别后友人处境的关心。《浣溪沙?秋柳》则以凄迷的烟雨景象衬托寄寓离愁的秋柳,营造了迷离惝恍、朦胧凄婉的氛围。从表达上看,这些作品没有具体描绘离人形象,似乎并非专门针对一时一地的别离事件而写,“雨”意象衬托的情怀超越了个体体验、自我哀伤的层面,上升到人生共同的一般情感体验的高度,因此具有更强的概括性和感染力。   2.以“雨”为引子,抒写轻松戏谑的心绪   有些聊斋词将“雨”意象作为触发某种情感、情绪的引子,写了“雨”而不凝滞于“雨”。在这些词篇中,词人的情怀意趣一旦被“雨”激发起来,“雨”意象便成为背景性的存在,颇有“得情(意)忘象”的意趣,如《一剪梅?戏简袁宣四孝廉》《钗头凤》(谯楼鼓)《钗头凤》(西风动)等。《一剪梅?戏简袁宣四孝廉》的情感焦点不在雨势之猛烈持久的“雨”意象上,而在“雨”带来的结果上――袁宣四家中雨水泛滥、一片狼藉;下笔用意也不在发挥“雨”意象的抒情功能,而在于以戏谑调侃、诙谐幽默的口吻言说袁家人的焦灼、愁叹甚至狼狈,传递出轻松愉悦、聊博一笑的心情。   同样富有戏谑色彩的《钗头凤》(谯楼鼓),上阕先以淅沥绵长的“蕉窗雨”撩拨起幽幽愁思,以“谯楼鼓”“红蜡泪”视听两面写出思妇郁郁寡欢、深受煎熬的相思。乍看很像代言体,但将上下阕内容和情调并置对照,只能断定为“幽默体”。词人特意将雨中满怀思亲之愁的少妇与以不得早早嫁人为愁的少女作对比,展现了生活中别有意味的世态人情,在不同年龄层次面对于的差异性情绪对比中,流露出独特的幽默情调。   “(作词)相题选调,贵得其宜,调合,则词之声情始合。” [2] 4060 而《一剪梅》“声情低抑” [3] 31 ,《钗头凤》“声情凄紧” [3] 87 ,均适于传哀声而歌怨词。蒲氏这两首词笔调轻松跳宕,毫无压抑凄苦之感,有违词调原初的声情,却没有“语虽切而不能感动人情,由声与意不相谐故也” [4] 23的弊病。原因在于这两阕出离了乐曲拘囿的词牌以短句式为主,长句式为辅,句式活泼,与诙谐幽默的口吻是一致的,再加之有人物心绪、行动和情景物态的两两对照,二者相合,消弭了情感性质与词调声韵的裂缝。   3.以“雨”为媒介,抒写穷困偃蹇的悲叹   柳泉心中的“孤愤”不仅灌注于小说,而且融汇于聊斋词。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