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专题穿越汉籍朋友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 MERGEFORMAT2广播专题:《穿越汉籍“朋友圈”》【片头】一场域外汉籍学术交流,揭开一段鲜为人知的家族交流史。(录音)“这幅图这里面有两位主人公,一位是中国的大学者阮元,还有一位是韩国的大学者金正喜……”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记录汉文化相融相生的文脉印记。(录音)“我们一起向先祖阮元三鞠躬……”记者:“现场我们看到沈庆昊沈教授突然双膝跪地……”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照亮每个前行者的责任与使命。(录音)“我的专业中国画,它的根就是在中国。”(录音)记者:“我们的自信,就来自当下,来自内心。”《985视点》请听:《穿越汉籍“朋友圈”》【压混水声】这里是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扬州古运河,我是记者庞丹阳,2017年12月10号,在古运河畔的毓贤街上,平日里清静的阮元家庙里迎来了一群特别的客人。(录音)“这是阮元的第六代孙,(我看过您在电视里),电视看到过啊?哦,谢谢,谢谢!阮锡安:我代表阮元的后人向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鼓掌声)”家庙门前,清道光皇帝手书的“御赐开门见禧”碑和扬州小巷里的青砖灰墙映照着门前的车来人往。来自中日韩三国多所高校的四十名汉籍学者在阮家享堂里拜谒鞠躬。(压混现场拍照声)“我们一起向先祖阮元三鞠躬……”人群中,一位头发花白的韩国教授突然双膝跪地,为阮元及阮氏先祖行两次跪拜大礼,让站在一旁的阮元第六代孙阮锡安眼眶泛红。(压混现场声)“谢谢,谢谢!代表阮元后人再次感谢,谢谢,谢谢!”(压混韩文)“我要解释一下,我为什么行这个跪拜大礼,是有深层次的原因的……”这位来自韩国高丽大学的沈庆昊教授为何要下跪?故事要从今年7月2号在南京大学举行的一场学术研讨会说起。(压混)“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十年一度的第二届南京大学域外汉籍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今天开幕了(掌声)……”这次域外汉籍大会主会场的背景和会议手册的封面都用了同一幅图,引发了不少学者的兴趣。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徐兴无介绍,这是清朝画家、扬州人朱鹤年的《秋史饯别图》。(出录音)“这幅图描绘了207年以前中国的一些学者、官僚在北京的法源寺为韩国的学者饯别的场景。这里面有两位主人公,一位是中国的大学者阮元,还有一位是韩国的大学者金正喜。”208年前的一个冬天,阮元与金正喜结识,两人志趣相投,结为深交。次年,阮元在北京送别金正喜。金正喜一生坎坷,颠沛流离,晚年流放韩国济州岛时,与阮元及其儿子阮常生、阮福的通信往来成为他最大的精神支柱。(压混韩文)“金正喜的老师朴齐家早就拜会过阮元,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阮元也对金正喜这个24岁的年轻人格外喜欢,给予了学术上的直接指导。他们互通书信,交流学问,金正喜给自己起号阮堂,二人天各一方,却牵挂一生。”随着韩国教授朴徹庠的娓娓道来,一个清朝文人的“朋友圈”徐徐打开。他们的故事在汉籍大会学者们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促成了这个初冬的新一轮行程。208年后,他们选择在同样的初冬,循着金正喜的脚步来到阮元故里。(压混韩文)“20多年来,这是我距离阮元最近的一次。”在阮元家庙的隋文选楼台阶上,刚刚行完跪拜大礼的高丽大学教授沈庆昊依然心潮起伏,他在初冬的晨光里席地而坐,道出了下跪的原因。(压混韩文)“我上大学的时候,就把金正喜作为一生的偶像。但是真正下定决心去研究他,才发现绕不开一个中国人,就是阮元。我的汉学启蒙老师新浩列先生曾经翻译金正喜的文集,逆推起来,阮元也是我的老师,刚才的跪拜也是我发自内心的尊重。”在韩国,行两次的跪拜大礼通常是对逝去的先人或者至亲至敬的恩师。沈教授说,他的这一跪,不仅仅是为学术,也代表韩国人对中国大学者阮元的敬重。(压混韩文)“阮元先生通过四个字——实事求是,对金正喜产生了影响,也进而对韩国人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这个影响不仅仅限于学术界,在今天的韩国社会各界你都可以发现这种影响的存在。(掌声)”在场的中国学生深感自豪。南京大学博士生张天琪:(录音)“大家在看到国外的学者对我们文化这样一种敬重的时候,我们自己首先也要敬重自己的文化,要对我们的先贤有敬畏之心。”【分片花】从清代文人的“朋友圈”,穿越到汉籍大会的“朋友圈”,当这段鲜为人知的家族交流史浮出水面,他们心生触动,以此为起点,寻找汉文化发展中相融相生的文脉印记。《985视点》请继续收听:《穿越汉籍“朋友圈”》。来中国参加域外汉籍研讨会前,韩国学者朴徹庠接到了一位故人交付的重要任务。(压混)“(敲门开门声)你好!(这是韩国的朴教授。)你好你好!请进请进……”朴教授所说的故人正是金正喜第六代孙金光镐。2014年,阮锡安随扬州市代表团赶赴韩国参加文化交流活动时,曾与他有过一面之缘。回望先祖们的故事,两人感慨万千。这次,他又委托朴教授在会后把一份重要礼物转交给了阮家后人。(压混韩文)“这是我们大韩民国第180号国宝《岁寒图》的影印本,有

文档评论(0)

187****50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