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川农业大学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法
四川农业大学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903)农业资源与环境一、学科简介农业资源与环境具有资源科学与环境科学交叉融合的特点,研究与应用的领域广泛,主要研究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农业环境监测和新型肥料研发与生产等理论和技术。主要涉及土壤学、植物营养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生态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多方面知识。四川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其前身是1936年四川大学农艺系设的农业化学组,经过7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四川及西部地区资源与环境技术支持及人才培养重要基地。目前,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现设有生态学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环境生态学和农业生态学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硕士学位授权专业2个(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学术交流广泛。现有硕士和博士导师40余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6人,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8人,留学归国人员10人。学科教学科研条件优越,设备先进,具有完备的实验教学条件和先进的科研设备。拥有等离子发射光谱(ICP)、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高压液相色谱仪、毛细管电泳仪、全站仪、GPS、电子经纬仪、SuperMap和地理信息系统系列软件、城市规划设计软件、彩色绘图仪、大幅面扫描仪、数字化仪等先进仪器设备200余台(件),总价值近2000多万元。近年来,学科教师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SCI 83篇,EI 20篇,ISTP 11篇,出版专著9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5项,受理正在公示53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4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学院承担和指导了四川全省土壤污染调查、70余县市土壤及土地资源调查、150余县市测土配方施肥、26市县的农业污染源普查、60余县中低产田土整治与改良,以及都江堰、安县、彭州等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科技支撑重任。二、培养目标1、应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学习精神,具备一定的学术研究兴趣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吃苦耐劳,遵纪守法,品德高尚,适应农业资源生产的工作环境,能在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领域的应用技术方面开展研究工作;2、应具有土壤学、植物营养学、作物栽培学、环境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掌握土壤和植物试验和实验室的基本操作技能及数据处理分析方法;3、了解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及前沿,能够运用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的原理和技术解决农业资源生产中的问题;4、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和理解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研究领域内的外文资料,具备一定的外文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三、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设置二级学科研究方向土壤学(090301)1、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2、土壤质量与资源环境可持续;3、土壤及土地资源管理;4、资源环境信息技术;5、环境质量与生物健康;6、水土流失及环境效应植物营养学(090302)1、土壤-植物营养与施肥;2、养分资源高效利用与管理;3、植物营养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水资源利用与保护(0903Z1)1、水资源高效利用及综合管理;2、水安全及水资源保护理论与技术;3、农业水环境资源有效利用四、课程设置(一)课程体系类别课程名称学分开课学期任课老师备注学位课公共学位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1政治教师组英语读写31英语教师组专业学位课高级植物营养学22李廷轩等生物地球化学22张锡洲等土壤生态学21郑子成等专业基础课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研究进展22郑子成等植物营养与环境生态21李冰等必修环节科研诚信与道德01导师组中期考核03导师组开题报告03导师组研究生班讨论22导师组学术活动21-6导师组非学位课公共选修课哲学智慧的人文关怀21潘坤英语听说22英语教师组专业选修课土壤发生与分类21袁大刚等植物营养诊断与施肥22余海英等植物营养遗传学21肖海华,袁澍等土地信息专题22张世熔等高级植物生理学22文涛等高级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21刘永建,吴元奇农村水安全评估、预警与调控(0903Z1)22倪福全,邓玉等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0903Z1)21胡建,曾赟等跨专业选修课可根据需要,在全校范围内其它专业硕士生课程设置中选修课程。(二)课程学时每学分对应于理论授课、实验或实践均为16学时。(三)主干课程说明为使硕士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必须十分重视课程学习,特别是学位课程和必修课程的学习。课程学习可根据课程性质采取教师讲授、师生讨论、学生自学、读书报告等多种形式。任课教师应着重启发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跨学科(门类)选修课程,鼓励选修人文素质类课程。1、《高级植物营养学》高级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学科。主要讲授植物营养基本原理、土壤与植物相关性、植物对逆境土壤环境条件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