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印油管托起抗战胜利希望
中印油管托起抗战胜利希望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开启全面侵华战争,随着战争的持续与扩大,为了坚定中国抗战的信心,也为了让中国战场成为牵制日军主力的泥潭,美、英等盟国逐渐加大了对中国援助的力度,各种军用物资源源不断地涌进中国。你知道在支援中国的各种军用物质中所占比重最大是什么吗?是汽油! “一滴汽油一滴血”,曾经是抗战时期中国的真实写照。当时,中国是个贫油国,维持现代军事装备正常运转的油料都依赖从外国进口。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依托西南大后方继续抗日。为了给国民政府输血打气,盟国的军事援助陡然剧增。1938年,作为中国当时主要对外联系通道的滇缅公路建成通车,路上往来车辆运输的大都是油料,尽管成本甚高,运输车辆途中耗油量可观,但为了前线不断油,以“南侨机工”(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为骨干的司机们义无反顾地奔波在这条险象环生、危机四伏的“生命线”上。 1942年,日军从暹罗(泰国)攻入缅甸,击败入缅作战的中国远征军和英国为主的盟军,继而横扫中缅边境地区,而中国军队则守住了怒江天险,阻止了日军继续进犯,保证了西南大后方的稳固,不过,滇缅公路也由此中断。为了维持中国的军需供应,中美联合开辟了空中走廊――驼峰航线,用飞机向中国运输油料等援助物资。可是,飞机耗油量远超公路上的汽车,怎么办呢?只有一条路可行,那就是,以英、美苦心经营多年的印度为根据地,从印度反攻缅甸,从缅甸攻入中国滇西,开辟新的中印公路,与此同时,沿着公路走向,修造便捷的输油管道,通过油管给中国供油。于是,在中美等国从印度出发展开战略反攻的时候,边反攻、边筑路、边铺油管的宏大情景,在中缅印三国接壤的茫茫原始森林中上演了。 胎死腹中的“自主创意” 早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就有人献策,认为针对“缺油”这一战略致命伤,应当着眼于开辟西南境外的油料输送渠道,修建涉外油管。他,就是鲜为人知的郑华。我在云南腾冲寻访史料期间,不经意间,从当地文史资料中打捞出这一令人眼前一亮的线索,久久地为被尘封了数十年、富有预见性的郑华建议备感惋惜。 我在云南省政协所编《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52辑和牟之先所著《史迪威公路》中,看到两则与其有关的史料,指向的都是郑华为了自己心目中的那条尚无条件修建的油管而奔走呼号的身影。 作为津浦铁路工程师,郑华目睹了铁路运油的种种局限,为即将到来的中日全面大战、沿海通道被封锁而忧心忡忡。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他提出铺设中缅油管的建议,即从缅甸仰光的运油船上将油卸下,通过铁路列车,运至腊戌,从腊戌开始通过油管,输送油料进入中国,经昆明、贵阳一直到重庆。他设想中的这条中缅油管,全长2256公里,采用3英寸和4英寸两种口径的油管,由缅甸到贵阳段用4英寸管,贵阳到重庆段用3英寸管,沿途设站管理,配备50匹马力抽油机50部,分段加压抽油,建成后,预计每天可输入油料400吨,足以满足西南地区万辆汽车之油料供应。初步预算,油管及运油专用车辆,需要进口,需650万美金;国内安装则以法币结算,工程费17000万元,管理人员工资及管理费2200万元。在他的设想中,一旦确定方案签订合同,材料设备2个月内运输到位,铺管工程线路分10段,同步开工,4个月即可完成,如果再加上其他零星用时,从开工到输油,6个月就能全面完成。 史载,1937年5月5日,郑华的方案呈送至行政院,行政院批交经济部审议,犹如泥牛入海,未被采纳。日军全面侵华和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0月6日,郑华按捺不住焦急的心情,直接将建议呈送军事委员会运输总司令部,该司令部经过讨论,提出7大质疑,郑华一一作了书面解释,该司令部遂将其一并转交交通部审核。交通部征询了美国顾问谢安的意见,认为一无此财力,二未必能征得英缅当局同意供油,只能束之高阁,留待后议。但郑华并未打消念头,1940年10月,他干脆直接将自己补充完善的方案呈给蒋介石。蒋介石倒很是认同,指派财政部长宋子文与美国洽商,请求美国派遣专家提供技术指导,并提供部分贷款,似乎一线曙光出现。美国政府出于全球战略考量,同意支持,派专家霍尔等人来华,在滇缅公路沿线考察后,决定先铺设由腊戌至昆明段的油管,此段全长1146公里,技术、资金、油源等均由美国协调解决。但是,就在中缅油管紧锣密鼓筹备之时,日军1942年2月占领仰光,中国通过仰光出海的通道被彻底截断,中缅油管计划只能搁置。 代价高昂的“应急举措” 郑华的方案,其实是与滇缅公路同时走向末路的。滇缅公路断了,中国的油路也随之中断。 中国的各种汽车本来就不多,缺乏油料支撑之后,汽车运输大受影响,甚至到了被迫自行改造,改用酒精、木炭和煤炭的地步。1942年5月滇缅公路中断后,各种油料价格蹿升,供应短缺,西南地区的酒精厂纷纷涌现,酒精产量大幅增加,还是供不应求,只好在汽车上改装炭炉、煤炉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