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被绿色浸润村庄.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个被绿色浸润村庄

一个被绿色浸润村庄   幸福不是毛毛雨,正是田坝人用韧性、汗水和智慧,终于换来今天的绿色王国,也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富的根基。      立春后的第九天,迎着初升的朝阳,顶着料峭的春寒,驱车来到田坝村时,我们被惊呆了。仙人岭上白雪绵绵,大田坝子绿浪滚滚。这种一眼看两季,白绿两重天,小街灯笼高挂,民居炊烟袅袅的景致,非田坝莫属。   这原本是一个靠种茶起家的村子,现在却出落成另一番模样。田坝呀田坝,怎一个“绿”字了得!      绿色浸润了山川   现在的田坝“名不副实”,是有坝无田,犁头、耙子、水车等耕作农具成了供人观赏的古董。抑或说20年前“有名无实”。由于水利设施不完善,田坝十年九旱,“只见雨季水汪汪,不见秋天稻花香”,日子穷得叮当响。几个“不安分”的农民,打起了不种庄稼的如意算盘。孙德礼、陈世友,前任县委书记王贵,县长廖海泉,聚力推动,活脱脱推出个绿色经典。全村35平方公里土地上,现在90%被“绿被子”盖得严严实实。外来的客人说:“田坝的空气是甜的,这里的人们好幸福”。   无论你是“东张西望”还是“仰视俯看”,真的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山上、山下、田野、牧坡,满目葱茏。“林中有茶,茶中有树,林茶相间,相得益彰”。一遇天气变化,云雾缭绕,烟雨朦胧,整个山头、村庄犹如仙山琼阁。   这是最适宜茶树生长的环境,土壤里“硒、锌同具,独一无二”。难怪中国茶界泰斗,唯一的院士陈宗懋说:“这是上帝赐予凤冈的金不换。”现任县委书记覃儒方豪情满怀地描绘:站在仙人岭上往下看,阡陌沃野,绿浪滔天,站在大坝子上往上看,青山如黛,层峦叠翠。一点不夸张。   田坝村是个绿色浸透的村庄,春天的翠绿,夏天的墨绿,秋天的碧绿,就算冬天也是饱经风霜的苍绿。而这个绿色世界并非自然天成,而是田坝人顺其自然,改造自然的结果。当年,孙德礼辞掉乡干部的“铁饭碗”,回家在仙人岭上植树造林。先后种下台湾杉、火炬松、墨西哥柏、日本香柏等数十种树,共造林2万多亩,因此获得“全国绿化先进个人”,田坝村也获得“全国绿化百强村”。再后来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他们抓住机遇大干“退耕还茶”,同时把部分疏次林改造成茶园。党总支书记朱燕霞说:“我们现在正在干的是,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茶旅一体休闲区。”这个25岁的黄毛丫头“野心”不小,观念很新。   幸福不是毛毛雨,正是田坝人用韧性、汗水和智慧,终于换来今天的绿色王国,也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富的根基。      绿色改变了观念   覃儒方有句“名言”:“茶叶改变凤冈。”是的,凤冈在变,人民的生活品质在变,村容村貌在变,对外交往的知名度、美誉度都在变。但是,这万变不离其宗的是观念在变,田坝村就是凤冈的一个缩影。   说起观念的改变,田坝人有三级跳。第一跳,跳出必须种水稻的圈子,趟出一条“水路不通走旱路”的路子。1万多亩水田全部改种旱作,种烤烟,种玉米,种药材。田坝村不种田了,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不能改变没水的环境,不如顺应不要水的生产方式,放弃种水稻,跳出水田天地宽。   第二跳,跳出只能种粮的圈子,走出一条粮农蜕变成茶农的路子。当初选择种茶并不容易,那时茶叶真的不管钱,五六元最多十来元一斤。茶叶头年种下,3年才能见效,属于农作物中的长线产品。但是陈世友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田坝人,他在与湄潭茶叶科研所的朋友交往中认识了茶,了解了茶,爱上了茶,这一闯真就闯出了天外天。田坝村的茶,从最初的几亩、几十亩、几百亩、几千亩,到现在的两万八千亩,人均有了3亩茶。据茶界的行家估计和推算,这个水平在中国可称第一村,至少在贵州是第一位的。所以他们理直气壮地打出了“西部茶海之心”的广告语。   第三跳,跳出“就茶抓茶”的圈子,走“茶旅一体化”路子。田坝人因茶而致富,但他们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依托茶海,做起了旅游文章。当我们乘车盘旋而上,来到仙人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茶圣广场。只见茶圣陆羽仙风道骨,神情专注,背靠郁郁葱葱的仙人岭,面对绿浪翻滚的大坝子,轻捋髯须,手捧茶经,好像口中念念有词,“茶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穿过茶岭,来到仙人湖畔,真是“湖不在深,有龙则灵”,山有多高,水有多长。有湖以来,从未干涸。不仅带来水的灵气,还给山下茶树、牲畜提供营养。再移步仙人岭观景台,登上气势恢弘的仿古建筑,极目远眺,心胸豁然开朗。只见群山环绕,一坝落中,正如台前对联所云:万般美景眼前迷,一廊风月心中海。返身看看林中茶几,山中石刻,令人流连,乐不思归。有诗曰:“岭外音书宽心梦,云中仙子添新愁,飘飘渺渺为何物,仙人岭上万仙游”,你不信都不行。再从山另一侧返回,你会领略到印度天然茶吧、德礼茶轩、迎仙阁、万卷书、茶经廊、孙氏祠堂等人文典化。再回到粉墙黛瓦、湖影婆娑、小桥流水的村落,不时见到古朴典雅,多姿多彩的茶庄,更加心旷神怡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