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外文翻译奇才林纾.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懂外文翻译奇才林纾

不懂外文翻译奇才林纾   林纾自幼嗜书如命,五岁时在私塾当一名旁听生。自云“四十五以内,匪书不观”。8岁画一棺木于墙上,旁边刻着八字自勉:“读书则生,不则入棺”。11岁师从薛锡极读欧阳修文及杜甫诗。13岁至20岁期间“杂收断简零篇用自磨治”,校阅残烂古籍不下两千余卷。到了20岁,因博览群书,林纾的文字根底已极为深厚。23岁时,他开始担任蒙师,教儿童读书识字。虽然家境贫寒、且遇乱世,但他在贫寒困苦中崛起,宁肯忍饥挨饿,也要从捉襟见肘的饭钱中省下一部分,积攒起来用于买书。林纾多次参加进士考试都名落孙山。1882年对于林纾来说是具转折性意义的一年――从一个穷秀才一跃成为江南赫赫有名的举人。   因不懂洋文,直到四十多岁林纾还没有接触过外国小说,是个“蟹行文字”的白丁。然而他却奇迹般地走上了翻译之路,成为译坛泰斗。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春,林纾的夫人不幸逝世,林纾伤心极深,终日闷闷不乐。为使其从痛苦中走出,家人劝他到朋友魏瀚处散心。在魏瀚家中,林纾结识了留法归来的王寿昌(字子仁,号晓斋,生于1864年),此人不但精通法语,中文造诣也很高。他从巴黎带回多部仲马父子的作品。为让林纾从丧偶的悲痛中解脱出来,他向林介绍了小仲马的名著《茶花女》,并建议合译这部名著。因不懂外语,经王寿昌再三劝说,林纾才答应一试。林与王来到石鼓山,王手捧法文原著逐字逐句绘声绘色口译,林则铺纸于几,全神贯注地细听,由于他深厚的文学功底,他应声而写,下笔如飞,晓畅如流。当然这“译”,并非是机械地记下王的口译,而是运笔写出“信、达、雅”的文言。其译文文墨酣畅,富于情感。1899年,这部翻译小说以《巴黎茶花女遗事》为书名,作为中国翻译史上第一部长篇译著完成并出版,很快风行国内。   从翻译《茶花女》开始,林纾通过他人口译、自己落笔成书,走上文学翻译的道路。与林合译者有魏易、曾宗巩、陈家麟、毛文钟、王寿昌、王庆通、王庆骥、李世中等。林纾译书的速度是他引以自豪的。他常常是“耳受手追,声已笔止”,能一时许译就千言,不窜一字。到1924年林纾逝世,二十多年间他一共翻译了外国作品二百多部,涉及英国、法国、德国、俄国、美国、挪威、西班牙等国家的文学作品,其中绝大多数是小说,包括40余部世界名著。其中莎士比亚、狄更斯、托尔斯泰、大小仲马、巴尔扎克、易卜生、雨果、塞万提斯、笛福等人的著作,都是由林纾第一次译成中文的。至今家喻户晓的《老古玩店》(林译为《孝女耐儿传》)、《艾凡赫》(林译为《撒克逊劫后英雄略》)、《大卫?考伯菲尔》(林译为《块肉余生述》)、《董贝父子》(林译为《冰雪因缘》)、《九三年》(林译为《双雄义死录》)、《唐?吉诃德》(林译为《魔侠传》),《汤姆叔叔的小屋》(林译为《黑奴吁天录》),还有《伊索寓言》、《鲁宾孙漂流记》、《幼年?少年?青年》、《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及莎士比亚的某些剧作的第一个中文译本,也都出自林纾的手笔,更有一些他的译作,甚至到今天也没有新的中文版本出现。   林纾生活的年代,正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的入侵使中华民族饱经沧桑、历经磨难的年代。因而,救亡图存是林纾翻译外国作品的主要动机之一。林纾每翻译一种小说必写序、跋、识语、达旨等等,字里行间洋溢着炽热的爱国衷肠。如林纾在《黑奴吁天录?跋》里写到“触黄种之将亡”,“为奴之势逼及吾种,不能不为大众一号”。此书一出,便得到了普遍的关注和争相购读,激发了一轮爱国热潮。国人感到黑奴悲惨的遭遇注定会落在他们的身上。一位笔名“灵石”的读者发表文章:“我读《吁天录》,以黑人之泪哭我黄人,以黑人以往之境哭我黄人之现在”。林纾希冀以自己的译作让读者有爱国之心,拯救贫弱的祖国与危难,正如他在日本小说《不如归》的译序言中写道:“余老矣,报国无日,故日为叫旦之鸡,冀我同胞警醒,恒于小说序中摅其胸臆。非敢妄肆嗥吠,尚祈鉴我血诚!”   林纾他提倡振兴实业,向西方学习,但有他的原则:“学盗之所学不为盗,而但备盗”。他在《雾中人?叙》中说“吾恒语学生日:彼盗之以劫自鸣,吾不能效也,当求备盗之方”。实际上他是希望通过促使人们学习西方国家发展的经验,即“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办法,而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把中华民族从危机中拯救出来,彰显了林纾的拳拳爱国之心。   钱钟书先生曾将林纾近三十年的翻译生涯分为两个时期:“癸丑三月(民国二年)译完的《离恨天》算得前后两期之间的界标。在它以前,林译十之七八都很醒目;在它以后,译笔逐渐退步,色彩枯暗,劲头松懈,使读者厌倦”。并这样评价林纾的翻译:“接触了林译,我才知道西洋小说会那么迷人”。“最近,偶尔翻开一本林译小说,出于意外,它居然还没有丧失吸引力。我不但把它看完,并且接二连三,重温了大部分的林译,发现许多都值得重读,尽管漏译误译随处都是”。康有为称林纾是中国近代与严复齐名的大翻译家――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