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图形―背景理论视角下汉语抒情诗英译研究
图形―背景理论视角下汉语抒情诗英译研究 摘要:图形一背景理论被认为是认知语言学研究语言结构意义的重要理论之一。在认知语言学中,图形是认知当中突出的部分,即注意的焦点;而背景在认知当中突显程度相对较低,可以看做图形的环境。本文把这一理论应用于对汉语抒情诗英译研究,通过对比分析诗歌中意象突显程度,找出诗人认知焦点,在翻译中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使得译文更忠实于原诗。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图形―背景理论;汉语抒情诗;英译 Abstract: Figure-Ground Theory is an important theory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Figure is the prominent part in cognition and the focus of attention while ground is less prominent and can be regarded as the cognitive reference.Figure-ground theory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transition study.By analyzing the images in the poetry,the translator can analyze the status of the figure and the ground,grasp the cognitive focus of the poet,and then understand the poets real meaning.In this way,the translator can choose an appropriate linguistic form and try their best to give the same prominence to the image as in the original version. Key words: Cognitive Linguistics;figure-ground;Chinese lyric poetry;English transition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2-0000-02 一、图形―背景理论的认知理据及其发展现状 图形一背景理论(Figure-Ground Theory)被认为是认知语言学研究语言结构意义的重要理论之一,是以突显原则为基础的重要理论。这一理论是由丹麦心理学家鲁宾(R u b i n)在1 9 1 5年提出的,后由完形心理学家借鉴用来研究知觉组织方式。完形心理学家认为知觉场总是被分为图形和背景两个部分,“图形”是指某一认知概念或感知当中突出的部分,即注意的焦点;而“背景”在认知当中突显程度相对较低,可以看做图形的环境,即为突出图形而衬托的部分。例如当我们看到桌子上有一本书,书就可以看做是突显图形,桌子就是整个背景环境。人们总是会用一个物体或概念作为认知参照点去说明或解释另一个物体或概念。在人们进行语言表达的时候,认知中得到突显的图形通常会被放在突出的位置,即突显了说话人的认知重点。背景环境作为图形的认知参照点,并非不重要,背景更是作为衬托而存在。只是较之背景,图形作为突显的焦点部分,更容易被人们识别。 图形一背景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理论不但被语言学应用于语言的结构研究,而且已有部分语言学家应用这一理论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近年来,国内很多语言学家在这一领域都做了相关研究,例如:文旭、匡芳涛探究了“图形一背景”结构在语言时空事件上的实现;图形一背景理论对翻译研究也产生重要影响:蒋明思、文旭通过对比杨宪益和霍克斯《红楼梦》中的仿词翻译,探讨了仿词句中隐含的多层图形背景关系,提出了仿词翻译的最佳翻译状态。 鉴于该理论对汉语抒情诗英译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中国传统诗歌,特别是汉语抒情诗又是具备用认知语言学及相关原理进行分析的语篇特点,因此,图形一背景理论为汉语抒情诗英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它通过对比分析诗歌中意象突显程度,找出诗人认知焦点,在诗歌翻译中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使原诗中的意象在译文中更好地突显。 二、汉语抒情诗的特点及其英译基础 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靓丽瑰宝。诗歌文学题材十分宽泛,而抒情诗的意象最为丰富。在抒情诗里,诗人通过意象的挑选、形象的更迭、情感的升华来表达其复杂深邃的内心世界。其表现形式通常是诗人根据自身实际情感表达的需求,将相对重要的事物作为图形加以突显,形成意象的叠加,以景衬托,使读者更清楚的理解诗人要表达的真情实感。在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