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平凉古城堡遗址保护与开发探析
平凉古城堡遗址保护与开发探析 [摘 要]平凉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旅游文化底蕴深厚,为古丝绸之路北线东端的重镇。古城堡遗址众多,是丝路文明的象征符号。值此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战略机遇期,在以丝绸之路文化带和始祖文化为核心的陇东南历史文化区建设中,对平凉古城堡遗址进行深入的考证、进而提出保护与开发的对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关键词]古城堡遗址;保护传承;创新开发 一、平凉古城堡遗址分布简述 “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平凉“当陇山之口,距六盘之险”,是古丝绸之路甘肃段的东部重镇,境内有人文开元第一祖伏羲诞生地古成纪,黄帝问道广成子崆峒山,也有闻名遐迩的泾川王母宫,周文王伐密祭天的古灵台等著名历史文化遗迹。其中代表不同民族文化内涵和时代特征的古城堡遗址有30多座,现将分布在各县(区)的主要古城堡遗址简述如下。 成纪古城,享有“人类开元第一城”的美誉。成纪是传说中伏羲、女娲的诞生地。据《世本》载:“赤光照室之夜,雄皇成纪之辰。”(1)《帝王世纪》载:“伏羲孕十二年而生,故伏羲降生地名成纪。”(2)可见,成纪名称的来历都与伏羲氏的传说有关。西汉初属陇西郡,北宋又移上?镇(今天水市)。《水经注?渭水》曰:“瓦亭水又南,经成纪县东,历长离川,谓之长离水。右与成纪水合。水导源西北当亭川,东流出破石峡,津流遂断,故渎东经成纪县,故帝太?庖羲所生之处,汉以为天水郡县,王莽之阿阳郡治也。”另据《后汉书?隗嚣传》注云:“成纪,县名,故城在今秦州陇城县西北。”(3)陇城,即汉略阳道,隋改名陇城,地点在今秦安县城西北45公里处的陇城镇。可见,北魏以前成纪城的地理位置在成纪水流域。成纪水即今治平河(又名南河),发源于通渭县义岗乡,全长约100公里,流经寺至、陇川三乡后进入静宁县界,在静宁流经长约55公里,经新店、治平、李店三乡,于仁大乡汇入瓦亭水(今葫芦河)。据考证,今天治平河的实际水道,与郦氏所述成纪水相符,最早的成纪在今静宁县治平川的古成纪水旁,正如魏晋贤先生所说:“古成纪在静宁这个结论,久为学人共识。”。 成纪古城遗址内文化堆积层深厚,叠压于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遗址上,基本呈正方形,总面积25万平方米,今存约14万平方米,边长约490米,西、南两面城垣因河水冲刷早已塌陷,有一部分现为河滩农田,东、北两面现存部分城墙,基厚12米,顶宽1.5―2米,夯土层14―18厘米。夯土中夹杂着大量仰韶文化、齐家文化陶片及汉代陶片、唐宋瓷片。城址内外还发现有大量秦汉时期的板瓦、筒瓦、回纹砖和陶器残片,城外四周有秦汉墓葬众多,曾出土了大量多饰有双云纹、单云纹、葵花纹的瓦当,有的还发现刻有“长乐未央”或“帛美禾大”等字样。(4)另外,城址内还曾发现有似筒形的5口水井,对两口进行清理后,测量井深12米。一口井底有战国和汉代时期的陶罐残片和大概是井废后填充的汉瓦片等杂物;另一口可能是废弃后被一座西汉墓覆盖。从大量的城址遗物推断,古城应建于战国时秦统辖时期。 密须古城,即古灵台遗址。《大明一统志》载:“隋析灵台县,取文王伐密作灵台义。”史载,密须是黄帝的后裔,很早就在泾、渭河之间的土地上生活,后来成为号令泾水一方的氏族方国,《诗经?大雅?皇矣》云:“密人不恭,敢拒大邦,侵阮俎共。”以致引起文王的愤怒,于是“爰整其旅”“明年,伐密须”。《史记正义》曰:“阴密故城在泾州鹑觚县西,其东接县城,即古须密国。”(5)最终灭了密须。这一事实,在1977年陕西周原考古队在凤雏西周甲组宫殿基址11号窖穴中清理出的周初甲骨文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6)而且结合夏商周断代工程推算的最新成果,可以断定文王伐密所筑灵台应在公元前1057年,文王先后两次伐密和伐崇并筑灵台。《诗经?大雅?灵台》载:“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政之,不日不成。经始勿亟,庶民子来。”(7)可见,文王筑灵台是顺应民意之举。 密须古城遗址位于今灵台县百里镇达奚河岸二、三级台地上。遗址东一公里处曾出土重43公斤大鼎。据《民国旧志?灵台专集》载,1928年县南城塌陷,无土复筑,加之驻军占地修建营房,当局计划掘灵台故址,遂被夷为平地。台下出土周代的祭器数件,但均已遗失。后来为了观光所需,又加以修缮,但在“文革”中灵台有被当做“四旧”被拆除。1984年,又从旧址前移于断面之下重修灵台,依崖拔地起建,底筑基台,上面树立四层楼体,顶建仿古殿堂,里面供奉文王塑像,通高78尺、周长288尺,古朴典雅。192方各种修缮旧碑,铭记着古灵台的历史文化和时代变迁。(8) 长武古城,位于泾川县泾明乡长武城村泾河南岸距河床百米高的坪上,北临泾河,东、西两面是深沟,南面是人工开辟的断面。城址有内外城,内城呈“吕”字形,是夯土所筑。内城东、西墙长均约1200米,北墙长约1000米,南墙长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