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教案:李清照词两首教案6.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旧教案:李清照词两首教案6

* 李清照被当代散文大家梁衡称为“乱世中的美神”,她以沧桑的生命之躯连接了北宋和南宋。靖康之变,李清照的家庭遭到严重的摧残,她也被迫南渡,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南渡不久,赵明诚病死,她精神上遭到沉重打击。只身经历国破家亡夫死的痛苦。此后就在孤苦寂寞中度过凄惨的晚年。?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内容只限于闺情相思. 闲愁、离愁--清丽婉转 ◆南渡后:反映战乱痛苦生活,感时伤怀,怀旧思乡,表现思夫、思国、思乡。主题的社会意义也扩大了,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浓愁、哀愁--沉郁凄凉 鹧鸪天·桂花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朗读并思考: 1.词中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描写 议论 2.哪些是描写?哪些是议论? 描写: 议论: ⑴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⑵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⑶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诗句如何通过议论表现桂花的特点? 以议论的方式行文。这两句是议论的第一层。 花当然是以红为美的。至于碧牡丹、绿萼梅之类,那就更为名贵了。这些都是桂花没有具备的。但是作者认为,内在美,比外在美更为重要。“何须”二字,把各种名花一笔荡开,突出了色淡香浓、迹远品高的桂花,断定她是“花中第一流”。 桂花是情操。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说明桂花的内在美最为重要,最为可贵,她没有艳丽的外表,没有梅花、牡丹之类的花那么名贵,但从其平淡的色,香纯的味中,见其纯真、朴实和执着的本质,不因外在的差异改变自己,坚守其本色,在宽阔的天地间,自由地展现自己的风采,显示了一个没有任何束缚而又独特的个性,故作者称之为“花中第一流”。这是对桂花的赞美及崇敬之情,通过其之情.还蕴含着深刻的内容意义,她可喻指人高贵的品德,不息的信念,不变的理想、不屈的精神、健全的人格体现出积极的健康的思想情操。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如何通过议论表现桂花的特点? 梅花既有妍丽的外美,更有迎霜雪而开的高洁的内美;菊花更是人所共同认可的“君子之花”,兼具内外之美。 拟人 抑扬 衬托 是议论的第二层。这两种名花,在桂花的面前都产生了羞愧和妒忌的心理。 经过对比抑扬,桂花的定位就很清楚了。所以作者论定:桂花是众多的秋季名花之冠。 桂花是理想 通过梅菊两者所表现出的羞愧和妒忌和心理,来表现桂花的优势与特点,说明她正是利用自身的优势,与众不同的特点,在花类中占有一席之地,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价值,她代表着新生事物,是作者的思想愿望和要求。一是作者认为人如果没有理想,将在无边的空虚和等待中,碌碌无为、平平庸庸度过此生,生命变得毫无价值,毫无光彩。桂花尚且能“霜天竞自由”,生气勃勃地自由舒展,蓬勃地生长,人更应有勇气挑战自己,挑战旧事物,找准自己的位置,确立好理想目标,带着理想踏上人生旅途,使生命充满活力;二是要告诉人们,不要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新生事物,排斥新生事物,做到明是非,胸襟宽。否则,理想难以实现,生命也就白白流逝,人格和尊严也会丧失,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理想的思考,对人生价值取向的认识。 请具体分析词中的桂花具有怎样的特点? 前句重在赋 “色” ,兼及体性;后句重在咏怀,突出“香”字。“暗”“淡”“轻”三字是形容桂花的色是暗黄、淡黄、轻黄。 “体性柔”说这种花的花身和性质。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说明桂花不以明亮炫目的光泽和浓艳娇媚的颜色取悦于人。她的体性温柔,香留天地之间。 形神兼备地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 如何理解“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骚人”指的是屈原。 注:屈原在《离骚》中,用褒扬之笔,列举了各种各样的香草名花,以比况君子修身美德,可是偏偏没有提到桂花。清照很为桂花抱屈,因而毫不客气地批评了这位先贤,说他情思不足,竟把香冠中秋的桂花给遗漏了,实乃一大遗恨。从而由衷表达了桂花确是花中极品的情感。 总结:桂花是意志。 借屈原对桂花的不理解,不给予褒扬,来反衬作者对桂花的关注,对桂花的珍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她从桂花那里看到了坚韧的品格,也就是她所要的境界,一种让所有人都来了解的精神,作者要表达这么个内涵:人有了理想,还应有不屈不挠的意志,切不可在理想征途中找不到坚持下去的出路,动摇了自信心,最终半途而废,回到苦闷的漩涡中。只有意志坚定的持有积极人生态度的人,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并得到后人的敬重、赞扬 古人咏物,往往托物言志或者托物

文档评论(0)

jixujianch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