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教学设计原创精品.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逍遥游【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1)初步了解庄子其人,整体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 (2)探讨文章的思想内涵和说理方法。 (3)总结文中的文言知识。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 (2)通过质疑、讨论理解文中“绝对自由”的思想。 (3)鉴赏作品中丰富的想象和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一分为二地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 (2)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教学重难点】1. 背诵全文。2. 把握文章的说理方式。3. 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教学策略】1.设计艺术:从“三笑”入手明结构。2.重难点突破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对古代文言散文的感悟和理解。教师提示诵读要领,学生诵读,整体感知。(2)问答法。对文中较容易的问题,采用问答法,简捷明快。(3)讨论法。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对“逍遥游”的理解),必须广泛地谈论。【教学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简介庄子思想,熟读课文,分类归纳总结文言知识。【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投影《秋水》“庄子钓于濮水”一段文字,引出追求逍遥游的庄子,读懂后让学生谈谈庄子是怎样一个人,并由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介绍作者,教师再补充完善。1.《秋水.庄子钓于濮水》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千岁矣。王中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问:庄子拿乌龟的选择来打比方,说明他鄙弃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什么? 答:说明他鄙弃富贵权势,追求人格的独立,精神的自由,品行的高洁。天下无道,当然也可以有“入世”与“出世”两种选择,庄子选择了“出世”,他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庄子用乌龟来比方,入于宗庙,是“留骨而贵”,留在泥水里,则自由自在。这就是说,庄子视为生命的不是权势威福,而是洁身自好,是人格的独立,精神的自由。2.庄子简介庄子,名周,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曾任漆园吏。楚威王闻其贤,聘以为相,不就,穷困终生。“我宁可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 老庄申韩列传》)一语可见其性格特点。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 (解说:简介庄子生活的时代背景,为理解文章的思想作准备。)?二、熟读课文??1.对照注释,查找字典,掌握字词读音。2.听录音,扫清文字障碍,注意字音与节奏。3.指名朗读,集体正音正句。或全班朗读,指出朗读中的不足或错误。4.结合“问题设置”教师做朗读提示。5.学生齐读课文。三、问题设置问:《逍遥游》“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文笔汪洋恣肆。诵读时,针对不同描述对象,应读出怎样不同情感?答:第一段:“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要把选择问句的语气读出来。“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句中“且夫”是发语词,读“夫”时可稍拉长一些,“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也”后停顿一下,千万注意,“也”作为语气词应放在上半句尾,即“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下文如有类似情况,朗读方法相同。第二段,应重读“此小年也”“此大年也”“此小大之辩也”中“小”“大”“辩”。第三段,“故夫”“若夫”中“夫”作为发语词,朗读方法同第一段“且夫”的“夫”;最后,“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应读得干脆而响亮。诵读大鹏怒飞一层,要读出气势和力量;读“蜩与学鸠”一层,要读出其渺小;读“小年与大年”一层,要读出鲜明的对比;读“汤之问棘”一段,要读出对鲲鹏的赞美,读出对斥鴳渺小、短视的蔑视。第三段举例论证,对“知效一官……而征一国扩,读时要带不屑——顾的态度;对宋荣子、列子,要有赞美之情,又要强调他们“犹有未树”、“犹有所待”。结尾“故曰”一句是结论,要读得十分肯定。四、疑难探究因为本课是略读课文,要求加强自学,故本课时以总结归纳的方式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并联系学过的相关知识使之掌握和巩固。内容涉及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1.自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利用工具书及课文注解,力求初步熟悉课文,扫除生字障碍,读懂课文大意。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标出不懂的地方,向小组其他成员提问,帮助自己解决。教师巡视中可参与小组的活动。2.分类归纳总结文言知识。文言词语:怒、抟、覆、置、负、培、图、志、名、穷、特、匹、辩。文言句式:其……邪? 其……邪;奚以……为?奚以……也?恶……哉。归纳“则”“乃”“而”的用法。(解说:扫清文言词、句的障碍,积累文言词、句式和虚词

文档评论(0)

187****50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