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践研究中质研究和量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育实践研究中质研究和量研究

教育实践研究中的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 作 者:秦力 范式这个概念最初是由科学社会学家库恩提出的。所谓范式,是一个特定社团的成员共同接受的信仰、公认的价值和技术的总和。换句通俗的话说,所谓范式就是研究人员共用的思维方式。从地心说到日心说,从牛顿的引力论到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这些都源于科学家们思维方式的变动。 范式作为思维方式的总和是教育科研方法的最上位概念,而这个上位概念通常被分为两个基本的范式,那就是质的研究范式和量的研究范式。 量的研究范式起源于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20世纪,随着科学主义思潮日益高涨,量化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甚至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占主导地位的一种研究范式。与质的研究中的自然情境不同,量的研究情境是经过严格控制的实验情境,研究的对象是客观世界,方法主要有:教育实验法、定量观察法、统计测量法、问卷调查法、资料分析法等。 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的区别: 方 面 质的研究 量的研究 研究目的 解释性理解,提出新问题 证实普遍情况,预测 研究内容 事件、过程、意义、整体探究 事实、原因、影响、凝固的事物 研究层面 微观 宏观 研究问题 在过程中产生 事先确定 研究手段 语言、图像、描述分析 数字、计算、统计分析 资料特点 描述性资料、实地笔记、当事人引言 量化的资料、可操作的变量、统计数据 推广度 认同推广、理论推广、累积推广 可控制,可推广到抽样总体 二、教育实践研究中的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 1.??? 质的研究 质的研究曾在1950-1970年间质的研究就进入黄金时代了,而在九十年代后,质的研究已进入后现代时期,它强调研究主题的多样性,比如师生关系、学生的亚文化、教师的自我意识、班级生活、隐性课程,质的研究关注弱势群体和边缘人的声音,比如失学儿童、贫困子女救助问题、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受教育问题等,体现了一种民主。与此同时质的研究更加侧重面向实际进行行动研究。 例1. 教师文化的课堂教学透视---对教师口头语言行为的个案研究 教师文化是教师生存状态及生活方式的观念抽象,一位在校研究生,试图通过“教师在课堂环境中说了些什么,如何说,为什么这样说”,来解释和理解教师在课堂上的一种存在状态和生活方式,以及对教育教学产生的影响。 这位在校研究生就联系了一所学校,去听课。其采用的研究方法即为质的研究,“采取人类学的深描,工笔画般的繁复翔实的叙事方式,力图在具体的偶然的多变的现场中去透析种种关系,去解释滑翔在事实表面的实证研究所看到的社会隐蔽。”手段之一是去听课、征得老师的同意进行录音,回头再把自己所观察到的情景连同课堂内容一起实录下来。 这位研究生采用了质的研究中常用的一种分析及处理资料的流程:熟悉材料、编码、归类、提取结论。起初这个研究生设了三十多个码号,最后逐渐认识到这些码号更多地集中在三大方面:一是组织和维持课堂秩序,二是传授知识,三是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于是她就把每一堂课中教师的语言分割成这三部分,在引,我以第一部分的一小部分为例,即组织和维持课堂秩序中的上课仪式。 董:上课! 班长:起立!(全部学生都站起身来,稍离座位站在行间) 董:动作不太整齐,手不要扶着桌面,再来一次。上课! 班长:起立!(所有学生又站起来,动作已明显整齐了,小手都放腿侧) 董:同学们好!(教师向学生一鞠躬) SS:老师好!(学生还礼) 董:请坐!开始上课了,刚刚看到最有礼貌的同学向老师鞠躬问好,老师特别高兴! 上课仪式对教师而言作用在于:确认课堂情境中师生双方的身份;预示课堂生活的正式开始。教师与学生在上课仪式中的问候其实也就是对彼此身份的确认,对在课堂情境中与身份相联系的彼此地位及应安守的本分的提醒。尽管教师在上课前已经时入课堂,以教师的身份处理各种事情,但在上课时仍需得到学生确认,并由此得到一种被尊重的满足与喜悦,也由此确认最有礼貌的学生。对于上课仪式中不严肃不认真的行为,有些教师会感到是学生对自己身份的一种蔑视,对课堂规范的一种挑衅,因而重复进行上课仪式,直到学生正视制度、正视师道尊严。 师:上课!(教师边说边整理桌上的教具) 班长:起立!(学生不甚整齐地站了起来,教师扫了学生一眼,继续整理桌上的教具) 师:同学们好! SS:老师您好! 师:请坐!(有同学忙着从课桌里往外掏课本) 上课仪式在每节课的重复中表现出一定的特点。一是程式化的。实际化的东西越来越远,最后剩下的就只有它的形式意义了。二是工具化的,预示课堂生活的开始,课间的玩闹由此结束,各种规章制度身份意识临场潜隐地监视着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开展的活动。尽管上课仪式被程式化了,但学生仍不敢轻率地对待,以免给教师留下口实。 研究结果的呈现: (1)研究的主题或目的; (2)研究对象的选择,听课、访谈时间、地点的安排; (3)收集资料的过程; (4)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过程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