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过着一种悲惨生活
历年高中各科课件与试卷 专业提供 欢迎阅读 “我过着一种悲惨的生活,两年以来我躲避着一切交际,因为我不能与人说话了——我聋了。要是我干着别的职业也许还可以,但是在我的这种专业里,这是可怕的遭遇啊!在剧院里,我得坐的贴近乐队的地方,才能听得懂演员的说话。 人家柔和说话时,我勉强听到一些,人家高声叫喊时我简直痛苦难忍,我时常诅咒我的生命。 但我要和命运挑战!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绝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在我完成我的音乐之前,我是决不会离开这个世界的! 贝多芬交响作品: 《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 o选自诗人席勒的诗《欢乐颂》 o内容歌颂了人类团结、友爱、结为兄弟 o表达了贝多芬追究自由、平等、博爱的人生信念。 《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 o(《英雄》) 《 第六交响曲》 o(《田园》) 《 第五交响曲》 o(《命运》) 你能说出它们是大调还是小调吗? 提示:大调光辉、明亮 小调柔和、暗淡 其它作品: 《月光奏鸣曲》 《献给爱丽丝》 作品分析第一乐章-持续的慢板,升c小调2/2拍子,三部曲式.这个乐章情感的表现极其丰富,有冥想的柔情,悲伤的吟诵,也有阴暗的预感。虽然伴奏,主题和力度的变化不大,但仍通过和声,音区和节奏的变化,细腻地表现了作者心弦的波动。 这首奏鸣曲包含着贝多芬最原始的构思。它那梦一般即兴的性质,探索钢琴音响共鸣的方式已预察到约一百年后德彪西的印象乐派。它所依据的题材很简单:乐曲一开始,由不断流出的三连音构造了无边的幻想,四小节后,第一主题在中音区淡淡地出现。它细致而沉静,略带些忧郁。1段1分18秒在B大调上出现了第二主题。中间部由第一主题开始。三连音曲折有致地走向高音区,呈现出急躁不安的情绪。随后,进入第三段,第一主题平静地再现,第二主题以升c小调的面目再现,然后以低音继续奏出基础动机的尾奏,慢慢地消失而结束。 第二乐章-小快板,降D大调,3/4拍子,三部曲式 这个乐章比较短小,李斯特形容这个乐章为“两个深渊中之间的一朵花”。它以迥然不同的轻快表情将第一乐章的沉思默想和第三乐章的紧张气氛衔接地非常完美。 第一段是连奏与断奏相呼应的主题,然后再以变奏加以重复。中部也保持在降D大调。2段1分13秒再现第一段。这个乐章好象是瞬息间留下的温存的微笑。 第三乐章-激动的急板,升c小调,4/4拍子,奏鸣曲式 虽然在调性上与前乐章有紧密的联系,但表达的感情则完全不同。第一主题是热情不可遏制的沸腾和煽动性,犹如激烈的狂怒,又好象是连连的跳脚声。 第二主题像是从心底里发出来的申诉。它临近结束时连续的八分音符,斩钉截铁般的节奏,表现了热情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经过短短的展开部后,内心的激动表现得更为强烈。在尾声中,沸腾的热情达到顶点时,突然沉寂下来,但汹涌澎湃的心情并没有就此平静。贝多芬曾说过他的作品二十七号的两首奏鸣曲都像幻想曲。他指示《月光》奏鸣曲的乐章之间要紧接不要有停顿,这样才能从开始乐章以暗示性的方式逐渐展开,进入到错综复杂的终乐章,而得以提供一种凝聚高潮的感觉。贝多芬这一时期的奏鸣曲充满了尝试性的作法,他企图重新评价奏鸣曲式主要的创作原理。一般来说,如要遵循传统的格局,奏鸣曲式往往只出现在一个乐章里,而通常在第一乐章,但贝多芬打破了这种模式,《月光》奏鸣曲是古典乐派开始朝浪漫乐派转变的作品之一。 《献给爱丽丝》 (For Elise)是首世界著名的小曲,但是对贝多芬稍有了解的人多半会觉得这首曲子和他的其他作品大异其趣。很难想象一个扼住命运咽喉的精神巨人会写下如此柔美的小曲。 关于这首乐曲: 1867年,德国音乐家诺尔为写贝多芬传记,在Beethoven的学生Therese Malfatti的遗物中发现了这首乐曲的手稿。这曲子很明显是提献Therese的,但在手稿上有作者的手迹写道:“为爱丽丝而作,1810年4月27日,贝多芬”. 随后, 在斯图加特出版这首曲子的乐谱时,诺尔把曲名错写成For Elise而不是For therese. 从此,人们反而忘记了《献给特蕾泽》的原名,而称之为《献给爱丽丝》了。我个人估计有两种可能,一是Beethoven当时字迹太潦草以致诺尔看错, 二是Elise就是Beethoven对Therese的昵称. * * 历年高中各科课件与试卷 专业提供 欢迎阅读 历年高中各科课件与试卷 专业提供 欢迎阅读 历年高中各科课件与试卷 专业提供 欢迎阅读 历年高中各科课件与试卷 专业提供 欢迎阅读 历年高中各科课件与试卷 专业提供 欢迎阅读 历年高中各科课件与试卷 专业提供 欢迎阅读 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