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编财税金融.DOC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二编财税金融

第十二编 财税 金融第一章  财  政第一节 财政体制改革县(市)级财政体制改革1986至1993年,实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体制。财政收入按照税种划分为固定收入和共享收入。财政支出按划分范围,以核定1985年决算收支为基础,调整确定包干基数,中央借款作调减支出包干基数处理。1986至1987年,县级本级固定收入大于包干支出,按核定基数上缴,超收分成比例为70%。1986年,工商三税(产品税、营业税、增值税)超过递增基数分成比例为15%。1988年起,实行“递增上缴,超收分成”体制。  收支范围不变,以1987年决算收支为基础,扣除留用的城市维护建设税、排污费收入、乡镇企业奖金税和耕地占用税等后,分别计算收入、留用、上缴基数。1988至1991年,递增上缴比例为6.5%。1992至1993年,递增上缴比例为5.5%,共享收入分享比例为50%。1994年起,实施分税制财政体制,税收划分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地方财政收支基数以1993年决算为基础,收入按分税制税种划分变化调整后确定。支出以1993年分税制调整后的地方收入,加上中央税收返回基数,减除1993年原体制缴省数,原上缴中央贡献款和1993年出口退税地方应负的20%,教育费附加缴绍兴市9%(1997年起为8%),计算出地方可用数为支出基数。省核定嵊州市1993年各项基数:上划中央增值税(75%部分)和消费税,收入基数8552万元;上划中央集体金融企业所得税收入基数87万元,增收不返还,短收地方财政赔补;中央两税返还基数8552万元;剔除专项收入(排污费、教育费附加、能交基金和预算调节基金)后的地方财政收入基数5339万元;原体制缴省基数6889万元,年递增5.5%,1994年为7268万元,1995年起不递增。1994年嵊县财政可用财力为6858万元。1995年,分税制财政体制不变,具体结算办法有所改动:上划“两税”收入基数确定为上年实绩数,超任务完成的,按30%计算税收应返还收入;税收返还增加额上缴20%,仍以1993年6889万元为基数;1994年始,原体制上缴数固定为7268万元,不再递增。2002年,所得税体制调整为共享税,实行中央、地方五五分成,并按规定实行基数返还。乡(镇)财政体制改革1986年起,建立乡镇财政,实行“划分收支、核定基数、收支挂钩、超收分成、一定二年”的财政体制,有31个乡镇定额上交326.25万元,其余35个定额补助152.55万元。1988年,实行“核定基数、收支挂钩、超收分成、减收减支、一定二年”的办法。1990年,包干与分成收入改以上年实际入库数为基数,实行逐年环比滚动分成,如完不成包干收入基数,其差额部分,按超收分成比例计算扣拨下一年度财政包干支出基数。分成收入采取“收支不挂钩”的办法。超收的分成,减收不减支。收入完不成的将当年应入库收入转入下一年度入库的,不得参与下一年度超收分成,一定二年。1993年,实行“核定基数、收入递增上交、超收全留、短收自补、支出包死、一定三年”的财政大包干办法。1994年,试行分税制的乡镇财政体制,暂定一年,增值税超收分成中央财政75%、县财政5%、乡镇财政20%,其余税种乡镇得大头。1995年,继续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增值税超收乡镇分成增为25%。  1996年,完善为“超收分成、减收全赔、节支全留、一定二年”的办法。1998年,继续实行分税制的乡镇财政体制,增值税25%部分列入基数,参与分成。分成比例为扣除上交省20%后,市与乡镇七三开,一定二年。因国地税分设等原因,部分乡镇赔补较大,只执行一年。1999年,实行“三保一挂”(确保收支平衡,确保收入计划完成,确保收支一本账、审批一支笔,在完成3个“确保”前提下,与当年预算内收入超收情况挂钩)。2002年起,实施“划分收支、核定基数、超收分成、短收全赔、五保一挂(确保收支平衡,确保社保基金征收比例不低于95%,确保教师奖金在次年2月底前一次性全额发放到教师手中,确保财政收入任务的完成,确保收支一本账、审批一支笔,并与完成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城建税超收补助10%挂钩)”的财政体制。按2001年实绩作为收入基数(其中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按上年实绩50%计算),以后每年递增10%作为当年收入基数。支出基数以2001年度财政实际下达各项行政事业费和优抚费的经常性经费为基础,按照人员工资、公用经费按定额拨足,适当安排专项经费的原则调整后确定当年支出基数。为鼓励乡镇发展经济,实现“五保一挂”办法,对乡镇财政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城建税收入比上年增加部分,市财政再按10%专项对乡镇进行补助。继续实行市政府有关对地方税务所实行捆绑式考核和提取乡镇财政风险金办法,按超收分成收入和预算外收入的8%提取,由市财政集中掌握,以丰补歉。2002年1月1日起试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