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依姆多®产品知识介绍
专家推荐的首选长效硝酸酯制剂
迄今,硝酸酯类药物应用于临床已经137年
起效快、疗效确切、经济方便、治疗范围广
至今仍然是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一线药物,在心血管系统用药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硝酸酯简史
权威指南推荐
国外指南推荐
国内指南推荐
2006 ESC 稳定性心绞痛诊疗指南
减轻症状、改善缺血的药物:短效/长效硝酸酯类(B)
2006 AHA/ACC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治疗指南
长效硝酸酯制剂用于减低心绞痛发作的频率和程度,并可增加运动耐量
2012 ESC急慢性心衰指南
口服硝酸酯类药物可联合β受体阻滞剂等用于心绞痛持续发作的治疗(Ia)
2014 CCS 稳定性缺血性心脏病诊断和管理指南
当患者不能耐受或禁忌BB和/或长效CCB时,或经过上述药物充分治疗症状控制不满意时,建议家用长效硝酸酯类药物。
权威指南推荐
国外指南推荐
国内指南推荐
2007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
2010 中国急诊高血压诊疗专家共识
2010 硝酸酯在心血管疾病中规范化
应用的专家共识
缓释5-单硝酸异山梨酯1次/d给药,可提供10-12h的硝酸酯低浓度期,既可避免耐药的发生,又可预防反跳性心绞痛,适宜于长期治疗
2012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诊断和治疗指南
硝酸酯类:用于有胸痛或心肌缺血表现的患者(I,A)
2014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NOS L-Arg
内皮细胞
NO受体
有机硝酸盐
R-O-NO2
亚硝基硫醇R-S-N=O
谷胱甘肽转移酶
NO
巯基(-SH)
+
内源性
外源性
鸟苷酸环化酶
GTP
血管平滑肌内Ca2+减少
抑制Ca2+内流
减少细胞内Ca2+释放
增加细胞内Ca2+排出
舒张
硝酸酯细胞作用机制
非内皮依赖性NO供体
剂量依赖性舒张血管
扩张大的容量血管(静脉),LVEDP
- 回心血量下降
- 心室容积下降
- 左心室灌注压、收缩压下降
- 心室壁张力下降(心肌耗氧量的决定因素)
- 心肌前负荷下降
心肌耗氧量(MVO2)↓↓
剂量依赖性舒张血管
扩张冠脉状动脉,增加缺血区血液灌注
非缺血区
非缺血区
缺血区
缺血区
阻力大
阻力小
心肌缺血区小动脉因代谢产物堆积而极度扩张,心外膜下的冠脉扩张后有利于血液向缺血区的流动,增加灌注与供氧
扩张侧枝血管,有利于血液经侧枝更多地分流至缺血区
改善血流分布
静脉
(容量血管)
动脉
(传导血管)
小动脉
(阻力血管)
基线
Abrams J, Am Heart J, 110; 216-24, 1985
Nitrate dose
剂量-血管效应关系
剂量依赖性舒张血管
阻力小动脉扩张,血压下降
-心脏后负荷下降
-心肌氧需求量进一步下降(MVO2)
NO促进内源性PGI2、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释放,对心肌细胞有直接保护作用。
保护缺血心肌细胞 减轻缺血损伤
增强缺血心肌的电稳定,改善传导,减少心肌缺血导致的并发症。
缩小梗死范围,改善左室重构。
Muller, S. et al. J Am Coll Cardiol 2004;44:624-631
对照组
CHOL组
CHOL-ISMN组
(*P = 0.0094)
CHOL
CHOL-ISMN
内膜损伤面积(%)
(D)
100
50
0
*
连续服用4个月ISMN 抑制高胆固醇饮食导致主动脉损伤(苏丹IV 染色)
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对照组
CHOL组
CHOL-ISMN组
1000
750
500
250
0
对照组
CHOL
CHOL-ISMN
内膜-中层厚度[mm]
内膜-中层厚度均值
(*p 0.001, vs. control,
#p 0.001 CHOL-ISMN vs. CHOL).
Muller, S. et al. J Am Coll Cardiol 2004;44:624-631
连续服用4个月ISMN 主动脉横断面显示动脉硬化面积减少
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单核细胞
血小板
NO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的机制与其扩血管作用相似,主要激活血小板的sGC,催化cGMP增加,改变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表面结合
cGMP
抗栓作用
抑制血小板聚集、
减轻单核细胞黏附
硝酸酯类药物的分类及特点
硝酸酯类耐药
是指连续使用硝酸酯后血流动力学和抗缺血效应迅速减弱乃至消失的现象。出现耐受后,轻者必需增加用量,但会加重不良反应,重者即使增加用量也无法达到满意疗效。
尽管病人遵从治疗,但硝酸酯的剂量仍需要增加。
病人再三请求用效果好的或药力更强的硝酸酯治疗。
运动耐量降低能显示出其失效。
口服硝酸酯的患者出现下列情况时,可能已经发生耐药:
产生原因可能与血管内皮的巯基(-SH)耗竭有关
硝酸酯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