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疇[首發]论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釋疇(首發)嬴泉/srcshow.asp?src_id=809摘要:本文對楚系銅器銘文中的字進行了分析,認為即鑄之本字,後“鑄”行而則被假借作醻(酬)。文章順便也對陵君三器的銘文略作了討論,補充了前人的一些看法。關鍵詞:楚系銅器銘文 鑄 酬 疇(一)楚系銅器銘文里經常出現“”字,又寫作“”。其在銘文中的字形和辭例見下表:器名字形辭例時代束仲豆父??蓋(7.3924 所錄無特殊說明者,皆為《集成》號。 所錄無特殊說明者,皆為《集成》號。束中(仲)豆父乍(作)??(簋)西周末??鼎(5.2569)??乍(作)其鼑(貞-鼎)春秋曾者子鼎(5.2563) 案:此非楚系器,此酌情列入。曾者(諸)子?用作鼎春秋早期申公彭宇瑚(9.4610、4611)、??(申)公彭宇自乍(作)??(瑚)春秋早期晚段蔿子受鼎、蔿子受之(升)春秋中期偏晚蔿子受鬲蔿子受之鬲春秋中期偏晚上鄀府瑚(9.4613)鑄其??(瑚)春秋晚期王子午鼎(器)(乙M2:34、38、30、40、28、32)、、、、、自乍(作)?彝鼎春秋中期偏晚後段王子午鼎(蓋)(乙M2:34、38、40、28)、、、倗之亖春秋中期偏晚後段隈凡伯怡父鼎、自乍(作)鼎春秋晚期蔡侯????(6.3592-3599)、、、、、、、蔡侯(??-申)之??春秋晚期後段蔡侯(4.2215、2225)蔡侯(??-申)之春秋晚期後段蔡侯方壺(15.9573、9574)此字集成15.9573作,殘裂不清,此採銘文選595號字樣。此字集成15.9573作,殘裂不清,此採銘文選595號字樣。蔡侯(??-申)之壺春秋晚期後段蔡公子缶(16.10001)蔡公子〔乍(作)〕姬安之□春秋末/春秋戰國之際此字的釋讀,歷來說法甚夥,吳振武(1990)詳列有關字的字形、辭例和諸家考釋,并作新釋,但學者仍多有疑義。該字的形體,我們很早就懷疑同銅器冶鑄有關。甲骨文有“??”字 見《甲骨文編》522-523頁。,諸家多釋作“疇” 見《甲骨文字詁林》1176-1178頁。,獨方述鑫(1982)認爲是“鑄 見《甲骨文編》522-523頁。 見《甲骨文字詁林》1176-1178頁。正是冶鑄銅器的陶範,則是金屬熔液注入陶範時通過的孔道。應是一個指事字,表示人類造成的事物之形。周代金文增加了、、金、皿等形,則是表示用兩手持熔化青銅的鉗鍋,往鑄銅器的陶範里傾注銅液,鑄作合金的器皿,是一個會意字,在人爲之事上加了人類的動作,《說文》:“鑄,銷金也,从金壽聲。”正是銷金冶鑄銅器的形象,應當是鑄的本字,从金是以後加的形符。徐中舒(1981:521)取此說。案:方氏的基本觀點雖不可取 可參看《甲骨文字詁林》1176-1178頁羅列諸家之說和“姚按”。,但其說卻極具啟發性,與我們過去對字的看法基本一致。我們認爲,纔是鑄之本字,方氏對??字的解說,若移到字上來,則十分允洽。不過,字形兩側从二鬲,而周代金文鑄字則从二似口形,這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解釋,一是周代金文鑄字形體多繁複,故將鬲形改寫作似口形,只示其輪廓,於是便與??字同形;一是寫作??形,增加了表音的功能从“??”得聲諸字音近情況,參見《古字通假會典》781-783頁“字聲系”。。壽、鑄古音雖同部,但正如方氏所言,、、金、皿等形只起表意作用,真正起表音作用的還是??部,因此《說文》認爲 可參看《甲骨文字詁林》1176-1178頁羅列諸家之說和“姚按”。从“??”得聲諸字音近情況,參見《古字通假會典》781-783頁“字聲系”。銅器銘文中鑄字形體的演變,大致可以粗線條的列表如下:abababcabcd 此類形體也可能是由 此類形體也可能是由等形直接演變而來。 、、等形也可能是由 、、等形也可能是由、、等形演變而來。表中首列a式(大保方鼎4.1735)从鬲、从皿,皿中有液(銅液),b式(宜鑄戈17.11052)从金,金亦表示銅液。則將前者下部所从之皿換作鬲,中間部分可視作前者a式“水”形之變,前後之形體可謂一脈相承。形加辵旁,表動作之形,猶如、等之手形。(鑄)在銘文中或可讀“醻”鑄爲章母幽部字,醻、酬皆屬禪母幽部。,《說文·卷十四·酉部》:“醻,主人進客也。酬,醻或从州。“醻”、“酬”互作之例見《古字通假會典》782頁。”邵瑛《群經正字》:“今經典惟《毛詩》多作‘醻’,如《小弁》‘如或醻之’,《楚茨》‘獻醻交錯’,《瓠葉》‘酌言醻之’之類,餘多從或體作‘酬’。”《詩·小雅·彤弓》:“鐘鼓既設,一朝醻之。”酬有酬答、應對義。《易·繫辭》:“是故可與酬酢,可與祐神矣。”韓康伯注:“酬酢,猶應對也。”《國語·周語》:“交酬好貨皆厚。”韋昭注:鑄爲章母幽部字,醻、酬皆屬禪母幽部。“醻”、“酬”互作之例見《古字通假會典》782頁。酬又有酬報、酬謝義。傳世有一件鄧公匜(16.10228),銘曰“隹(唯)登(鄧)

文档评论(0)

wx1711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