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辛弃疾词中刚柔兼济.docVIP

浅论辛弃疾词中刚柔兼济.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辛弃疾词中刚柔兼济

浅论辛弃疾词中刚柔兼济   摘要:辛稼轩的词洋溢着一种强烈的英雄主义气息。在其刚健之美的同时还不乏英雄的柔情。辛词的这种风格是受儒家传统思想和兵家思想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雄奇刚健;深婉雅丽;儒家传统;兵家思想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2-0000-01   辛弃疾对雄浑阔大的景物往往显出特殊的爱好,但对细约优美的事物也绝不忽略。   一、辛词的审美特征   (一)雄奇刚健   辛弃疾对雄奇刚健之美的钟情,在他的创作中时有直接的表露。比如他晚年居瓢泉开山径曾偶得一石壁,嶙峋突兀,因此对其颇为欣赏,因以“苍壁”命名,并曾作词两首,其中有句云:“莫笑吾家苍壁小,冷藏呢个势欲摩空。相知唯有主人翁。有心雄泰华,无意巧玲珑。”这固然是为不能欣赏苍壁之美的人而发,却也明白地表达了他对雄奇刚健的事物特别钟爱的审美情趣。   不难发现,辛词中较少有纯粹的写景之作,词人笔下的景物,多是作为一种情感交流的对象和情感抒发的背景,或出于铺垫和渲染的需要而出现的,因此对物象的选择也都涂上了一层词人自己的感情色彩。   那首著名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有许多雄奇刚健事物。此词中,用典用事极多,光是牵涉到的人物就有孙权、刘裕、完颜亮、拓跋焘、廉颇等五个,而这五人,或正或邪,或明或暗,都是曾经叱诧风云的历史高光人物,这表达了作者建功立业的迫切愿望,收复故土的强烈决心。而词中选取的景物也都极有针对性,并没有牵强的运用典故,舞榭歌台这样的颓废之物终会被风雨吹打而逝去,那些斜阳草树,寻常巷陌,都已经历尽沧桑,经历过金戈铁马的洗礼。其实这些看起来很平常的事物也都能引起稼轩特别的关注,那是因为他们跟英雄人物联系在了一起,辛弃疾向往的就是那种力挽狂澜的感觉,因此比较符合辛稼轩的审美情趣。   (二)深婉雅丽   辛弃疾在对雄奇刚健事物情有独钟的同时,也不乏深婉雅丽之美的直接或间接的流露。   辛弃疾的写景咏物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即他所选择的景物大多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之物,随处可见,信手拈来,而又不落俗套,显得婉媚细约而又不乏清新意趣。他的一首《清平乐村?村居》名垂千古。全词只有短短几句,却把一家农户的环境气氛和全家老少勤俭淳朴的劳动生活面貌都鲜明地勾勒出来,给读者展示出一幅生动的农家生活画面。在描写手法上,这首小令,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作者能够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如若不是大手笔,是难能达到此等艺术意境的。   另外一首凸显意境的名作是《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在这首词中,作者采用了侧面烘托和动静相映的表现手法。明月、清风、稻花、星雨、茅店、溪桥,原都是无情物,而惊鹊、鸣蝉、青蛙,自然也不会有人的感情。但对这些客观景物的描写,却可以反映出作者的思想和心情。对于夜行黄沙道中的作者来说,他所看到、听到、嗅到、触到、感觉到的一切,都是令人心情舒畅、欢欣鼓舞的。整首词的中心是“说丰年”,而着重表现的是作者因年丰而引起的欢快情绪。   正是这些看起来比较平淡的词作,将辛弃疾推向了宋词创作的巅峰。这些词看起来平淡无奇,但是却意境深刻,给人壮美外另一种美的享受。   (三)“雄泰华”和“巧玲珑”的融合   对婉媚细约之美的兴趣,对雄奇刚健事物的爱好,对辛弃疾来说,实则是兼容并蓄的,这在其作品中得到了经常性的体现。   信手拈来一首《蓦山溪》。这首词天马行空,肆意横行。上片写婉媚细约之美,显得清新自然,充满生活气息。下片则体现了一种跃马扬刀、封侯建功的豪情。上片花柳、雕红缕翠、草堂,下片兵符、兜鍪、五鼎三刀,这些截然不同的事情在词中并存病完美融合,刚柔兼济。此词上下两片意脉贯穿,蝉联而下,也不同于一边词上下两片各述一意,结构上有其独特之处。   另外我们要注意到的是,在辛弃疾的笔下,山的形象往往是雄壮、奇特、和奔放的。然而有时候,在词人笔下,这些山又是妩媚秀丽的。比如:“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同样是写山,有的山像奔腾的战马,有的却如娇媚的美人。对“山”的不同描写,就反映了稼轩多元的审美倾向。   二、辛词审美情趣的思想渊源   (一)传统儒家思想的侵染   辛弃疾受其祖父辛赞影响极深,可以说是辛赞对辛弃疾进行了爱国启蒙育,而这种启蒙教育正是儒家传统忠君爱国和积极入世思想的体现。这种思想在当时对推动社会进步有着一定的作用。辛弃疾就对儒家的思想进行了比较合理的取舍,他那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豪迈进取的精神,反应在了他的那些豪放的词作中。   儒家十三经中的《易经》中有关于阴阳、生死、吉凶、福祸、难易等对立统一哲学思想的论述,刚柔也是属于这一范畴,二者之间是相互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