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糖尿病PPT98583
糖尿病专题 --2011 Section 1 糖尿病足 1.糖尿病足概念 2.糖尿病足发病机理 3 .糖尿病足的分期 4. 糖尿病足的治疗 2. Section 2 病人介绍 3. Section 3 糖尿病足患者护理计划 4. Section 4 健康教育 1.脚部护理 2.饮食搭配 糖尿病足概念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综合因素引起的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总称,是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深层组织破坏(根据WHO的定义)是属于祖国医学的“脱疽”(发生于四肢末端,严重时趾(指)节坏疽脱落的一种慢性周围血管疾病)范畴。1956年Oakley(奥克利)首先提出糖尿病足一词,1972年Catterall(卡特罗尔)将糖尿病足定义为“已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和因缺血而失去活力,合并感染的足称为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病人致残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足部溃疡和坏疽,严重者需要截肢。截肢率高达40% 。中国国内糖尿病病人并发足坏疽的约占0.9%~1.7%,60岁以上的老年病人并发糖尿病足坏疽的占2.8%~14.5%,国内本病的截肢率21%~66% 。 糖尿病足发病机理 足部动脉硬化导致局部供血障碍: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糖化血红蛋白高,红细胞携氧能力差,血液粘稠度增加,导致血管硬化(右图示)、变脆、增厚,红细胞变形的能力下降,血液供给不足;另一方面,血液粘稠度增加还导致血管炎症,以上诸多原因,会导致血管形成血栓,造成血管产生闭塞现象,导致血液供给严重缺失,足的局部组织营养不良,由于“足”离心脏最远,血管闭塞现象最严重,很容易引发水肿、发黑、腐烂、坏死,形成足部坏死。 足部神经组织供血障碍导致神经的感觉及运动障碍:由于上述的血管损伤和闭塞,还会导致局部神经组织损伤,引起肢体血管的植物神经病变使运动、感觉减弱,由于深感觉消失和关节运动反射障碍,使病人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有些关节负荷过度,失去了对多次重复创伤的保护性作用,同时由于肢体感觉障碍,还易导致烫伤(比如说正常人的脚浸入50℃的水中会觉得很烫,就会迅速离开,而糖尿病人脚浸入60℃的水中也觉不到烫,最后被烫伤了也不知道。)微小创伤即可引起感染,而又因局部感觉障碍,微小的病变不能及时治疗,导致伤口迅速扩展。神经病变可引起足部小肌肉萎缩,由于长期无对抗性牵拉,形成爪状足趾(特别是第三、四及五趾)。这种畸形使跖骨头成为足底负重的支撑点,由于摩擦,有胼胝形成,极易发生感染及穿透性溃疡,重者扩散至附近的骨骼引起骨炎。使关节及关节面变得很不规则,易出现骨折、关节脱位和半脱位,特别是跖趾关节。 糖尿病足的分期 第一阶段:没有临床症状的阻塞性动脉病变。 第二阶段:间歇性跛行。 第三阶段:缺血性静止性疼痛。 第四阶段:溃疡/坏疽 糖尿病足的治疗 病人介绍 患者因右足小趾外伤后四月,溃烂、发臭二周于2011.2.11入住骨科。02.12晨突发胸闷,咳嗽时有胸痛不适,转入ICU。 诊断为1.糖尿病足,右小趾坏死伴感染 2.肺炎,3.急性左心衰 4.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期) 5.2型糖尿病,原有23年糖尿病史。 6高血压病,原有10余年高血压病史。入室后治疗1、循环系统:患者存在低心排、心功能不全,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扩张冠脉、营养心肌等治疗。2、呼吸系统:继续给予解痉平喘、化痰等治疗,加强气道管理。行痰液病原学检查,根据培养和药敏及时调整抗生素。3、消化系统:积极开通肠道营养,给予胃肠动力药物、灌肠通便,促进肠蠕动。4、肾脏系统: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史,存在肾损害,现在并发感染,出现肾功能衰竭,给予速尿静脉泵入利尿处理,跟家属沟通CRRT事宜。5、血液系统:患者WBC高,为严重感染,有条件可给予免疫球蛋白提高抵抗力。6、其他,积极控制血糖血压,维持血糖血压在正常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