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巴中方言地域色彩.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巴中方言地域色彩

浅析巴中方言地域色彩   摘要:巴中话是四川方言中的一种,属于北方方言西南官话中的成渝片区。本文将结合日常用语和俗语歌谣以观巴中方言之髓,例述巴中方言之涵。巴州方言植根于四川方言之中却又带有特色的巴中民俗文化,故有一定言说价值。   关键词:巴中方言;巴中歌谣;地域色彩   中图分类号:H1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2-0000-01   巴中属大巴山腹地,河流纵横,水流湍急,周围多山,因而,巴中人讲话具有语气生硬,吐词较快,字字重音,声声入耳之特点。巴中方言带有其独特价值的色彩,与巴中风土人情血脉相连。   一、巴中方言杂四方   从地理上看,巴中属于四川山区,东邻达州,南接南充,西抵广元,北接陕西汉中,受外来方音影响大。由于地域较广,三县一区之间方言又各有不同。又加上几次移民的影响,形成自己独特的方言种类。   巴中方言既有四川方言基本的“n”,“l”不分,把“拿”与“辣”,“南”、“难”与“篮”、“兰”,“农”与“笼”、“隆”混淆,不将其作为辨别意义使用;还受粤方言影响把“刚才”说成“江才”,把“叫花子”读作 “告花子”,把“街道”读作“该道”,把“杏子”读作“恨子”。与此同时,巴中方言又承袭了很多山东、山西、陕西等地的方词,如:脑壳、麻溜、婆娘、周正、一下(读作ha去声)、一遍、当家的等等。   至于前后鼻音,巴中人是不着意去分清楚的。   二、巴中方言:歌谣中的记忆   古有绳结记事,象形记事,后逐渐兴起用歌谣的形式,巴中歌谣是巴中文化的一个分支,或讲述故事,或传扬做人之道,注重强调格律与韵脚,通常以口头形式流传。   (一)方言歌谣中的劳动人民――巴山背二歌   巴中地处山区,从前交通闭塞,山里需要运出和运进的货物全靠人力背运,人们把这背运货物的人称“背二哥”,所以在背运途中打杵歇气演唱的山歌便有了“巴山背二歌”之称。巴山背二歌的歌词大都为二二三结构的七言格律诗,其写作手法多用赋、比、兴。如:“弯弯背架像条船,情哥背铁又背盐,鸡叫三道就起身,太阳落坡才团圆。”巴山背二歌的衬词除了常用虚词外,还用实词,这是其最大特色之一。巴山背二歌的唱腔高亢悠扬,能翻山越岭、穿云钻雾,结束时都有长气短叹的一声甩腔“耶嘿!”   (二)方言歌谣中的茶与文化   《送茶歌》里有:“大田栽秧排对排,望见幺姑送茶来。只要幺姑心肠好,二天送你大花鞋。”巴中的“鞋”(xie35)读的可不是这个音,而是鞋(读作hai35)。跟前句的“排”“来”是押韵的。还有反映巴中人生活态度的《茶堂馆》:“日行千里未出门,虽然为官未管民。白天银钱包包满,晚来腰间无半文。”这种无拘无束不为名利的性格,认为人生在世就是要过的安逸满足,正是巴中人的生活态度。   除了这些,还有有关茶的情歌。把爱情表现的大胆、直率的有《太阳出来照红岩》:“太阳出来照红岩(ai),情妹给我送茶来。红茶绿茶都不受,只爱情妹好人才。”把爱情表现含蓄、委婉的有:“高山顶上一棵茶,不等春来早发芽。两边发的绿叶叶,中间开的白花花。大姐讨来头上戴,二姐讨来诓娃娃。唯有三姐不去讨,手摇棉车心想他。”以茶为媒,以饮茶、送茶来表达对情人的思念和爱慕,篇篇美玉,散发着浓烈的生活气息。正是巴中特有的地域色彩。   (三)方言歌谣中的巴中性格   歌谣是巴中的一大特色,全市农村有丰富的山歌,从内容上看以情歌为主,其它内容的山歌为辅;从演唱形式上看有独唱、对唱,以对唱为众。从山歌演唱形式看以对歌最有特色。即以问答形式的对答演唱,如:   男:隔(gei)河(huo)看见姐爬坡(po),红鞋(hai)带儿两边拖;   你走一走坐一坐,不是等我等哪个(guo)?   女:情哥哥哟情哥哥,奴家爬坡在歇脚(jio);   好多我不等,等你挝棒猪脑壳(ko)。   这其中就有许多是巴中特有方言,“哪个”是“谁”的意思;“挝棒”是“笨蛋、傻瓜”的意思;“猪脑壳”就是“像小猪一样笨的意思”当然这个在情歌里可不是骂人的话,而是一种调侃。   遇上集体劳动和传统节日聚会,通常先由一位有经验的歌手出来挑战,他用一种自信的口气唱道:说唱歌来就唱歌,开口一唱歌成河。昨天唱了三千首,屋后还有几岩壳(ko)。   用不着推让,马上就会有人出来应战:   问:你唱山歌那么歪,你晓得巴中多少街(gai)哪条街上卖粽子?哪条街上卖小菜?   答:我唱山歌也不歪,我晓得巴中两条街,左手街上卖粽子,右手街上卖小菜。   这里面的“歪”是(读作wai51)就是“厉害”的意思;街的读音是“gai55”。歌谣押韵,押的是“ai”。这些正说明了巴中人讲究一个“对”字,喜欢集体活动,就连唱歌,也要有来有往,才是尽兴。   三、巴中方言日常用语:聊乎寻常巷陌   巴中独特的方言词汇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下列几处所列举的也具有一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