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改革实现道德回归.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让课堂改革实现道德回归

让课堂改革实现道德回归   摘 要:种种反教育的功利追求,使教学实践中存在大量的“违道”“缺德”现象,口号与实践、理念与行为两张皮。课堂改革的道德底线在哪里?教育需要返回本源,遵从规律与良知的呼唤,实现道德的回归。道德课堂,是对传统课堂的革命,它强调“基于道、合于德”,让课堂遵循规律,坚守公平公正,保障每一个儿童的合法权益,满足他们的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道德课堂既是理念,又是实践行为,是课堂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课堂教育 改革 道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c)-0226-01   又一次学校组织的课堂观摩活动。几个学科的课都推进顺利,不乏精彩环节。上课的老师志得意满,管理层干部也沾沾自喜。可是,几个课堂上反复出现的细节,却总让人感到不舒服……   比如课堂发言交流。几乎所有老师都经常说:“会的请举手!”为什么是“会的请举手”,而不是“有疑问的请举手”“还不会的请举手”呢?   这至少反映了三方面的问题。   (1)教师的教学着眼点,更多地集中在自己的教学预设上,按照预先设定的教案提出要求,举手的就指名发言,然后借学生的发言做跳板,尽快向下一个环节过渡。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程序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至于学生到底学会了没有,多少学生学会了,多少学生还没学会,还没成为老师关注的重点。   (2)教师的教学关注点,更多地集中在优秀学生身上,而不是大多数学生,更不是少数后进学生。优秀生理解了,教学就继续向前推进;其他学生没理解怎么办,还没引起教师高度重视。   (3)教师的主要意图,是按照预设完整展示自己的精彩设计,博得评委、观众的好感,而不是以学定教、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我们天天强调“以生为本”,这样的课堂是“以生为本”,还是以教师的课前预设为本?   我们经常高喊“面向全体”,这样的课堂是“面向全体”,还是面向少数优秀生?   再比如小组学习成果展示。新课程实施以来,小学合作已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完成后要展示交流成果,但一个班五六个小组,课堂上时间紧,不可能所有小组都展示,到底该让谁来展示?是哪个组先完成了就把机会给谁,还是哪个组举手高、要求强烈就给谁?是哪个组成果最丰富最有特点就给谁,还是哪个组合作最不成功、问题最典型就给谁?分配展示机会,老师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经常看到的是,哪个组先完成了,哪个组小手举得特别高,就会优先获得展示机会。能在全班展示的,大多是合作比较成功、水平比较高的小组;而那些水平比较低、问题比较多的小组,一般抢不到机会。   为什么会这样?老师考虑更多的,是课堂展示的精彩程度,而不是尊重每个小组的展示权益,给予每个小组公平的展示机会。很少有人想到,展示越不成功,暴露出的问题越多,指导的针对性才越强,展示才越有意义。   这反映了什么问题?教师关注更多的是自己教学推进的效果,而不是展示机会的分配是否公正合理,学生本应享有的展示权益是否得到了充分尊重。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表现出来的是一个个不起眼的细节,反映出来的却是深层次的理念差异。   就是这一个个细节,推动着我们的课堂进程,引爆了课堂精彩,却屏蔽了深层次的问题。   本来,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权益和愿望,这是国家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追求。但是,会的举手,不会的就可以不举手,不举手就没机会发言,存在的疑惑、问题就很难被充分关注,长此以往,这部分学生怎么办?难道不正是我们的精心预设、精彩的课堂演绎,剥夺了他们本应享有的学习权益,使他们一步一步沦为后进生的?爱闹的孩子多吃奶,表现突出的学生获得更多的展示与指导,难道不正是我们这样的教学策略,加速了学生的两极分化?这些学生的家长同样向国家纳税,同样向学校缴费,本应享有同等的发展权益,可为什么却成为被忽视、甚至受歧视的弱势群体?这样的课堂是不是很“缺德”?   是那些急功近利的课堂追求,使我们迷失了心性,背离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初衷。   遗憾的是,这样的“违道”、“缺德”的课堂,还是目前课堂教学的主流。   课堂教学改革的道德底线是什么?是尊重教学规律,是尊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课堂教学改革的路径有千条万条,但无论如何都不应突破这一道德底线。   充分尊重教学规律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切实保障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权益,着力打造“基于道、合于德”的生本道德课堂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   所谓“基于道”,就是尊重规律,以教学规律、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点。   所谓“合于德”,就是强调课堂教学所有活动都不能违背公正、公平等最基本的道德标准。   (1)“独立自学”,是学习活动的起点,安排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